打造欧亚高速运输通道
在13日签署的40多项重要合作文件中,中俄间有关高铁项目的备忘录最引人注意。在李克强总理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见证下,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确认中国有兴趣参与和投资俄罗斯首条高铁线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总裁亚库宁在两国总理会晤后表示,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就在国家担保下进行投资达成共识,今年或可开始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线路项目的设计。
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方案之一,中俄双方还有意将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延伸至北京,将其打造成为全长超过7000公里、连通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通道。
根据俄罗斯2030年前铁路交通发展战略,俄罗斯有意建设2万公里新铁路,其中包括5000公里高速铁路。中国有意加入俄罗斯高铁建设。李克强总理此次出访,中国南、北车高层跟随前往。这也是中国高铁列车制造企业老总首次随同总理出访推销高铁。
对华供气东西双管齐下
中俄两国能源部长当天还签署了经东线对华供气的政府间协议。
今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9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举行开工仪式。
与此同时,西线输气管道谈判也已启动。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正在筹备中的有关经西线供气的合同,预计每年将供应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接下来还有可能建设第二和第三条天然气输气管道支线,潜在年输气能力近1000亿立方米。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透露,中俄两国计划于2015年签署至少三份关于西线对华供气的协议:一份供气合同、一份政府间协议和一份技术协议。
大飞机项目合作潜力大
中俄大飞机项目合作也有巨大潜力。俄罗斯具备大飞机生产研发的雄厚实力,而俄中两国均有开发新型大飞机的计划。俄副总理罗戈津表示,俄中双方10月份有望签署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合作文件。罗戈津此前曾指出,俄罗斯市场上80%的宽体飞机为外国产品,“这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俄罗斯与中国能落实宽机身远程飞机联合建造项目,将会与“波音”和“空客”一同竞争。
此外,中俄两国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
■ 中俄双方签署了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领域内的合作,并约定实施在西伯利亚建设林业化学设施的投资等项目。
■ 中国华为公司与俄罗斯有线电视运营商“AKADO”公司达成了发展通讯网络的合作协议。
■ 两国签署了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税漏税的政府间协议以及在反垄断领域合作的备忘录。
■ 俄罗斯外经银行当天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20亿美元的协议,这些资金将用于在俄境内开展合资项目、采购先进技术设备、创造就业岗位并成立制造工厂。
■ 中国人民银行则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 在人文方面,两国还签署了关于中俄青年交流年框架下进行大型活动以及共同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的文件。
中俄加强合作双赢共赢
李克强与梅德韦杰夫结束定期会晤后共同会见记者时指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俄分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领土最大的国家,又互为最大邻国,双方合作具有天然的战略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符合双方利益需求,是双赢共赢的,不仅惠及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繁荣。
梅德韦杰夫表示,俄中关系正处于上升期,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俄中贸易额达892.1亿美元,今年又增加了5%。双方计划到2015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的水平,到2020年则会达到2000亿美元。本报记者 齐旭 综合报道
相关链接
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3日下午在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
1996年4月,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达成关于两国高层领导人交往机制化协议。随后,为落实这一协议,充分发挥中俄合作潜力,提高合作效率,双方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1996年12月,李鹏总理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正式启动。定期会晤机制确立后,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每年举行一次。
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设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和能源谈判代表会晤三大机制,是中俄两国政府全面规划、指导和促进双边合作的重要机制,为促进中俄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