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崇明郁士兰照料瘫痪丈夫三十五载的故事
~~~——崇明郁士兰照料瘫痪丈夫三十五载的故事
~~~——崇明郁士兰照料瘫痪丈夫三十五载的故事
~~~——崇明郁士兰照料瘫痪丈夫三十五载的故事
~~~——崇明郁士兰照料瘫痪丈夫三十五载的故事
~~~——崇明郁士兰照料瘫痪丈夫三十五载的故事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怨悔
携手人生路
——崇明郁士兰照料瘫痪丈夫三十五载的故事
柳丰 石方明
■ 张德培坐轮椅和妻子女儿的合影(摄于2004年左右)
■ 郁士兰帮丈夫剪指甲
■ 郁士兰每天起床便挤毛巾,给张德培擦脸。
  文图/ 柳丰 石方明

  西方举行结婚仪式时,牧师都会问新娘:“你是否愿意嫁他为妻,爱他、安慰他、尊重他、保护他,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他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于他,直到离开世界?”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愿意”,这样的承诺若轻若重,不得而知。而在上海崇明县庙镇周河村,却有这样一名老人,没有隆重宣誓,甚至连一张像样的结婚照都没有,却悉心照料了病榻上的丈夫35年,相濡以沫,相守至今。

  丈夫突遭意外 再也无法站起

  这位平凡的老人叫郁士兰,1951年出生于崇明县庙镇麒龙村(现已并入周河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丈夫张德培是周河村一名驻村电工,比她大3岁。37年前,两人相恋6年后结为夫妇。郁士兰告诉我们,当时恋爱“长跑”的不在少数,这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晚婚政策。不料就在他们幸福地生活了两年后,张德培不幸发生意外,从此瘫痪在床。“当时我爬在7米多高的水泥电杆顶上做电线改造,没想到电杆突然断裂倒塌。”张德培说,电杆倒下时,他迅速调整位置,没有被电杆砸在下面,是不幸中的万幸,但保险带的巨大拉扯力,仍让他付出了惨重代价——第1腰椎第12胸椎压缩性骨折,导致中枢神经破坏。当时郁士兰27岁,他们的女儿出生才17个月。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张德培在医院里住了201天。郁士兰上有六十岁的婆婆,下有一岁半幼童,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从此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靠着村里给的每年368元的补贴工资,郁士兰咬咬牙撑了下去。每天除了给张德培端茶送水、洗衣做饭外,她还帮丈夫擦脸洗脚、翻身敲背;她还要照顾女儿,忙活田间作物并打理自家院内果蔬,天天忙不得闲。

  张德培无法站立之后,一直有不少亲朋和邻居私底下劝说郁士兰早点改嫁,郁士兰决绝地推掉了他们的“好意”。她神情严肃地告诉我们,这辈子,她为了丈夫义无反顾了两次。一次是结婚前不久,张德培的奶奶和父亲因肠梗阻和肝癌4天内相继辞世,很多人担心有些疾病有遗传因子,会影响下一代的基因健康,但郁士兰没有因为世俗眼光而退缩。这次的“灾难”来袭,郁士兰深知今后的路有多难走,她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承受和勇敢面对。

  躺在床上的张德培和我们说话时,总爱看着自己的妻子,眼里充满了柔情和愧疚。妻子郁士兰则半低着头,略带羞涩地说,这主要也是自己的爸妈很支持自己,当年他们还未成婚时,老丈人就很认可自己未来的女婿,虽然后来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自己的父母也总是在精神上一直给予自己很多鼓励。就这样,郁士兰坚强地挺了过来。

  生活坎坷不断 乐观积极面对

  三年后,丈夫的病情相对稳定,郁士兰决定出去上班,赚钱维持生计。她白天在两公里外的社办丝网厂工作,下班后还要去田间干活,一个人一亩多田,辛苦劳作了18年。终于有一天,郁士兰因过度劳累,体力不支晕倒在地,造成锁骨、肋骨骨折和轻微脑震荡。家人实在于心不忍她这般操劳,在大家的百般劝说下,郁士兰只能放弃工作,安心呆在家里。

  生性积极、不愿妥协的张德培在妻子的照料下开始自我康复治疗,在房梁上悬挂葫芦锻炼腿部,由于缺乏专业医生指导,长此以往,意外造成了坐骨结节受伤,出现了滑膜炎,每天都会出现流脓的症状。医生考虑到他下身血液循环差于常人,只能进行保守治疗,但一直效果不佳。张德培一发炎就得住院,直至2012年动了第三次手术,情况才有所好转。

  那会儿郁士兰不仅要照顾丈夫,还要挂心家中菜园里的农作物长势。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支出,她白天去医院照顾丈夫,晚上回家里睡觉,来回奔走。

  张德培虽然手术成功了,但由于长期卧床,又得不到相应锻炼,伤口至今未愈。如今张德培患有高血糖、高血压、小脑梗等多种疾病,一个月拿到的重残补贴和妻子郁士兰每月的养老金,去除所用的医药费,每月700多元的生活费很是拮据。他们夫妻俩平时很少外出采购买菜添荤,基本都是自己种菜自给自足,如此条件艰苦,他们却乐得其所。

  绚烂也许一时 平凡相守一世

  如今,郁士兰、张德培已是年逾六旬的老人了,却依然精神抖擞,思维清晰,看起来还比同龄人略年轻。他们住在90平方米的房子里,不大却干净整洁。

  前些年,家中的大小家具变旧了,张德培还能下地靠拐杖走动的时候,夫妻俩一起合作刷漆抛光,丈夫坐轮椅漆下面,妻子站得高刷上边。厨房里的两个水池引起了我们注意,郁士兰说其中一个是特地为丈夫做的,这样他坐轮椅车出来活动时使用会方便些。虽然如今的张德培已经无力再下床起身活动,但家中多处可见郁士兰为方便丈夫悉心所做的“改造”。

  每个月,郁士兰总要去大小药房不下四五次,为的是根据各处不同的报销比例尽量减少花销。郁士兰给我们举例说,像高血压药,村大队医务室里就有售,而且报销比例大,她就在医务室买,有些药“猛将庙”的药房里便宜,她就跑去那里买,还有些买不到的就只能去镇上或县里医院买了,精打细算过日子成了她的一种本能。

  由于长年病魔缠身,丈夫每到深夜12点就有些失眠愁虑,郁士兰总是默默地陪着他,将自己的爱一丝一丝化进他的心里,消磨这透凉漫长的夜。在妻子的悉心照料和不离不弃下,张德培始终乐观开朗,结婚至今37年,他们没红过一次脸,没吵过一次架。“生活赋予了我们什么,我们就好好珍惜;生活中遭受了打击变故,我们多加抱怨也无济于事。我们无欲无求,就这样平平淡淡过日子。”郁士兰、张德培这样表情平静地跟我们说。

  35年风雨人生路,郁士兰陪着丈夫坚忍地走了过来。看着她陪着丈夫聊天,照料他的每日起居,画面总是那般温馨。离开张德培、郁士兰家的时候,我们看到屋前种着一棵繁茂非常的万年青,还结了许多小果子,这是崇明当地人们结婚时种的一种吉祥草,象征爱情和婚姻幸福,开得如此之灿烂热烈,就像屋里这对夫妇对待彼此的心一样。

  绚烂也许一时,平凡相守一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文化新闻
   第A05版:文化新闻
   第A06版:新民图视绘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时尚都市/运动汇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家装专版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格言
无怨悔 携手人生路
开好敬老车 关怀老相识
老人建言献策征文结果揭晓
团员青年关心独居卧床老人
军休医疗专家赴社区义诊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B13无怨悔
携手人生路
2014-10-19 2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