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12项孝德活动
泗泾镇社区学校校长陈海云介绍,该镇属于人口导入区,拆迁户多,家庭矛盾频发。曾有一户家庭拆迁分到3套房子,但是年迈的母亲却只能住在简易工棚。“老人的遭遇遭到了社会各界的谴责,也让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改变这种风气。”陈海云说,从2013年起,由社区学校牵头,一场“孝道文化”推广行动开始了,从12个方面开展孝德宣传教育活动,即布置一道文化墙、布置一座主题公园、组织一次征文活动、教唱一首歌、举办一次演讲比赛、建立一张关爱卡、编写一本《新24孝》、举办一场故事赛、评选一批孝星、排演一台戏、开设一堂孝德课、出版一本作品集。
引导成年人常回家
今年暑期,社区学校向中小学生发放了“孝文化”打分表3226张,回收率78.9%;发放成人版“孝文化”打分表936张,回收率89.8%。两张表都列有24条标准,每一条款“做到”为5分,“基本做到”3分,“没做到”0分,总分70分以上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在“成人版”孝心打分表上,“教父母学会上网”“定期带父母去做体检”“带父母出去旅游”“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等条款,旨在引导年轻人即便工作生活再忙,也别忘了用自己的行动拉近两代人的距离。但是,陈海云坦言,很多人最难做到的一条是,“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教育孩子学会自立
“中小学生版”孝心打分表的内容则包括“记住父母的生日”“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上学时,遵守学校规定,不为父母增添负担和烦恼”“不过分花销,不攀比”“当父母闹矛盾时,要做父母沟通的桥梁”等。陈海云介绍,调查覆盖了全区10余所中小学,孩子们的及格率在七成以上,有些孩子依赖性强,东西忘带就让爸爸妈妈去家里拿;有些孩子喜爱攀比,这成为主要的失分点。
评选孝星树立榜样
陈海云说,“孝道文化”系列活动通过孝文化墙、孝文化主题公园、孝德讲堂等宣传教育形式,围绕孝文化主题创作了剪纸、书画、面塑、纸艺、布艺等形式的“孝”主题作品,遴选出孝感真实故事25篇并汇编成册。社区学校编辑出版《新24孝》公益剪纸读本4万册,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鼓励居民以多种方式记录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点滴照顾。此外,该镇还评选出了“首届泗泾镇十大孝星”,给全镇人树立了学习榜样。据悉,该活动已历时9个月,共吸引了3万余人参加。令人欣喜的是,2014年上半年,镇上家庭和邻里纠纷的上访率较往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和谐、关爱、融洽的真情,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