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趣味多,上海话也不例外。上世纪30年代是上海话的黄金时期。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大大丰富了上海话的词汇。可是,进入21世纪,上海话的处境日益严峻。在上海市区有的新建的成片小区内,已经难得听到一句纯正的上海话。讲不好上海话的小朋友很多。不能容忍上海的小朋友不会讲上海话,或只会讲“推板”的上海话,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由此掀起。
说到“推板”,其实,上海话中比喻差劲、质次的词不少,还有“蹩脚”、“落脚货”等说法。这些词因语气不同而意思会有一些差别。而“推板”一词,除了“差劲”的意思外,还有“差别”的意思。
“推板”一词的来历也很有趣。据说,旧时使用木版印刷,用人工将平板雕刻成凹凸的印版。一旦部分地方雕坏了,就须将整版全部推平重雕,要推的板自然是废版,于是吴语就以“推板”来比喻差的事物或人的品质。而我们在用“推板”这个词时,还喜欢后接“货色”两字。
想不到,居然有人推测这个词源自英语“too bad”!这个人的想象力真不“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