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昨天举行的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侧记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现实生活 建设电影高峰
——昨天举行的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侧记
张艺
▲ 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现场 本版摄影 叶辰亮
▲ 奚美娟
▲ 于本正
  本报记者 张艺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曾有着无比辉煌的过去。在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进程中,上海的文化软实力亟待提升。为了大力发展和繁荣上海电影,上海制定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这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国家电影发展战略的重要呼应,更是根据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整体规划所部署的电影发展的重要决策。昨天,在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上海电影人必须主动而为、积极而为、创新而为。

  发展目标  敢为天下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他在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如今的上海电影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优秀作品优秀艺术家总量不多,多元化制作主体不够丰富和具有竞争力,电影科技能力和制作能力有所下降,城市的票房总额在全国排名有所下降,所以,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时刻,在上海文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上海制定并实施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今后的实践中会日益深刻地体现出来。

  导演江海洋说,上海在经济上敢为天下先,在文化上同样应该如此,这次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让他看到了真正的希望。“这么多政策下来,足以让电影人欢欣鼓舞。但上海要出作品、出原创,除了政策之外,上海的电影人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做电影不要先考虑结果,而是先要项目到人、资金到位。”

  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认为,在中国电影长达十几年的低迷期中,上海电影也随着潮起潮落,出现过种种困难:人才流失,作品匮乏,影响力与竞争力降落。在市委市政府和宣传部的领导下,随着新政策的出台,上海电影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上海影视企业如今最重要的发展原则是提升竞争力,体现价值观。以上影集团为例,其以上影股份的上市为突破口,聚焦企业制度、市场主体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此同时,集团将着力点放在两个核心竞争力上:一是提高原创能力,二是提高市场竞争力。任仲伦表示,未来3至5年,上影将努力把院线票房、发行总量、自主影院票房提高到全国总额和市场份额的10%以上,“虽然实现这个目标极其艰难,但一旦实现,将大大增强和提高上影集团的整体实力与行业地位。”

  逐步打造  完整产业链

  韩正书记日前特别强调,上海电影工作应丰富主体,打造电影全产业链,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佳作,不断提升上海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说服力、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韩书记的重要要求,对上海电影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政策和策略是事业发展的根本生命。这次推出的上海电影发展政策,是系统的完整的政策体系。政策提出上海电影发展的战略,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中国电影繁荣与发展的新的高地,将部署和建设形成完整的电影产业链。

  昨天会上提出的七项政策,得到了众多与会人士的肯定和赞赏,他们认为,促进上海发展电影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金融支撑、技术发展等配套政策的基础上,打造一条艺术与技术、商业与市场、人才与作品相辅相成的完整的电影全产业链。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支持下,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这次带着多个项目落户上海,他表示:“《政策》每年资助电影创作两个亿,从原创的源头来支持电影,这对于竞争日益激烈,成本日益增加的电影制作来讲,将是雪中送炭”。光线传媒联手七星娱乐共同投资成立的“上海明星影业有限公司”,已经在闵行注册完毕,公司目前正与美国和欧洲洽谈合作,将拍摄5部面向国际市场并兼顾国内市场的高品质影片及5部美剧。

  在王长田看来,上海目前已有的影视基地规模较小,数量也很少,加上上海周边竞争激烈,横店等众多影视城分散了电影制作的资源。此外,上海缺乏高水平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导致不少在上海拍摄完毕的影视作品,后期转移海外。王长田说:“‘中国电影世界’项目正在洽谈,我的目标是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环球影城。除了完善的后期制作设施之外,更有大型的摄影棚提供给剧组使用,面积在4000至5000平方米以上。基地建设将和影视项目相结合,从开发阶段就和片方进行洽谈合作、建立关系,争取把更多的拍摄项目引进上海。”

  刚在环上大影视产业园落户的麒麟影业,看中的是《政策》出台的税收优惠,影业老总庞洪表示,《政策》总体感觉涵盖面广、支持力度大、特点突出、措施到位。“我们市场不是缺少影片,而是缺少弘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作品。这次的2亿元产业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创性作品,找的点非常对,也很切合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此外,专项基金还专门拨款支持上海的影视后期制作发展,这和我们公司的想法一致。”

  对于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的现状,电影导演于本正也有很多话要说,他认为尽管如今存在诸多问题,但这次的座谈会可谓是给上海电影打的一针强心剂。“我们如今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按实际操作细化,真正给上海电影和电影人带来好处。”

  有效途径  以内容为王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电影本质上是内容产品。正确价值观赋予电影作品生命和灵魂,充满思想张力、精神魅力,触动人的心灵;电影又作为一个艺术样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起到新闻报道也做不到,绘画、音乐、建筑等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传播效果,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最近,上海推出和播放一批“中国梦·申城美”微电影,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上效果很好,受到基层群众欢迎。上海建设电影高峰,要以内容为王,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这是遵循艺术规律,创作优秀作品的本质要求,也是上海电影人的社会责任。

  著名表演艺术家奚美娟说,自己以毕生的热情和理想从事的这个事业,其实也常常让她感到纠结。尤其是文艺界举起市场经济大旗之后,有诸多疑惑需要去寻找答案、去理解适应、去更新观念。“艺术领域的市场经济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长期培育。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开了我心里的许多疑惑。”

  奚美娟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电影事业也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了市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上海的电影事业都走向了更大的格局。“如今是上海电影创作条件的最好时期,即将出台的若干政策也为上海电影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服务与政策保障。”奚美娟说,“但我理解,所有为电影事业提供的大大小小的服务与保障,最终都应该直面创作本身。是为了出好电影、好作品,为给这个城市留下精神财富而做的努力。因此,作为一线创作演职人员,我是幸运的,也是有压力的。”

  在奚美娟看来,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日新月异的生活决定了上海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生活素材。“一方面,我们面对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社会的巨变与复杂也给创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她认为,上海的电影创作资源优势,不只是上世纪30年代的旗袍文化,应该鼓励上海艺术工作者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大胆表现现实生活,关心今天上海人的新的精神面貌,关心生活中每天涌现的新事物和人生百态。“电影是一个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态,生活本身远远大于小说电影,大于我们的想象。只有真正关注社会生活,并有学习自觉和文化担当,才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的优秀作品,无愧于这个时代。”

  编剧王丽萍告诉记者,《政策》让自己对上海本地题材有了创作冲动。“我好多年没碰电影剧本了,开完会后有一种冲动,想关注一下电影剧本的创作,包括一些海归的题材。习总书记的讲话让第一线的创作人员如沐春风,没有了票房的压力,我的创作节奏就舒缓很多。”

  努力营造  优质软环境

  建设电影高峰,环境是软实力。市场环境、开放环境、制度环境吸引人,要成为上海电影突出优势,也是政府部门最应有所作为的地方。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让上海电影发展沐浴在宽松、开放、充满机会的氛围环境中,真正成为实现电影梦的一块热土、一座高峰。

  昨天,到会的每位代表都拿到了一本小册子。这本名为《上海影视制作服务手册》宣传册共217页,分为“取景在上海”“制作在上海”“落户在上海”三篇近百项内容,配合拍摄精美的照片,令人赏心悦目。

  这本宣传册是在昨天会议上宣布成立的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的“当头炮”。不少与会导演和影视制作人员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带剧组去上海的某个地方取景,却被告知不能私自拍摄,剧组想要申请拍摄许可证,却又不知道该与谁联系。对此,上海广电行业制作协会会长杨震华表示,我国由于影视产业规模起步较晚,相关的产业服务尚不健全,涉及影视摄制的信息咨询、跨部门协调、人才流动等方面并不完善。而此次成立的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其主要服务内容,就是接受拍摄单位的摄制申请,为影视单位提供信息咨询、必要的政府联络、有益的摄制协调和专业人才推荐,且所有服务都免费提供。

  青年编剧汪远告诉记者,其实在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之前,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已经找到一些青年创作人开了“小会”,做过调研。“当时,大家在创作、制作、宣传、推广上提出一些困难和建议,我从即将实施的《政策》里都看到了对这些提议的反馈,很开心。”汪远表示,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是上海影视产业全面崛起阶段的特定产物,是上海影视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更趋专业的基础。“我们这代电影人一直觉得北京是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但现在的上海正在迎头赶上。其实,我很多朋友之前去北京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之前北京公司多、机会多。”汪远说,“但现在,这些政策出台之后,随着软环境的逐渐改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留在上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特别报道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阳光天地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专版
   第B06版:新民俱乐部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旅游资讯
关注现实生活 建设电影高峰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5关注现实生活 建设电影高峰 2014-10-28 2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