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科幻题材
已经17年没有拍摄科幻电影,但《超体》无疑代表了吕克·贝松对科幻题材的热爱。对此,他坦承,喜欢科幻是因为其中开放的环境。“在科幻题材作品中每个人物都有无限的可能,主人公可以是人,是动物,是任何东西,我尽可以发挥想象力。”观影后,影迷们对于片中“人脑只开发了10%的能力”这一核心十分感兴趣,但导演却无情地“打断”了大家的幻想:“片中人脑只开发了10%这是个伪命题,这只是电影而已。真相是我们平常只使用了脑部15%的神经元,但我也并不知道如果100%开发大脑会发生什么,我并不是专业的教授。”但他又幽默地话锋一转,笑道,“我只敢保证,我只用了我大脑的2%,我要是100%地开发了大脑,可能会拍‘20D’的电影,来取代3D。”
创作理念最重要
吕克·贝松在《超体》拍摄之初,他并没有想到要拍续集和系列,“因为不知道拍完之后会怎样。”但放映后收到众多短信询问要不要拍第二部,也让他的态度有所松动,“我只能说,有好点子的话会拍的。”但他又狡黠一笑说道,“当初《这个杀手不太冷》上映之后他们也让我拍续集,我也说了同样的话:有好的点子我会拍的。但现在15年过去了。所以……你懂的。”
片中绚烂多彩的视觉特效是一大亮点,有粉丝为此提问吕克·贝松,如何看待视觉特效在电影中的作用?这位大导演十分笃定:“视觉特效场面只是一个工具,如今科技已经比《第五元素》时代强大得多了。那时我在《第五元素》里用了180多个特效画面,而在《超体》中我用了900多个特效。其实很多早期影片没有特效,或者特效很粗糙,但现在看来仍十分优秀。因此工具并不重要,创作理念才最重要。”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