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潜山传来讯息,为张恨水建立的铜像及纪念馆于十月十二日揭幕,这是文坛的喜事。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章回小说创作达百部的小说大家张恨水,被世人誉为第一写手,他的代表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八十一梦》风靡半个世纪。鲁迅的母亲就是爱读张恨水小说的读者,鲁迅经常从上海买书寄去北京给老母阅读。至于摄成电影、弹唱的制作,更是驰名于世。
张恨水祖籍安徽潜山。抗日战争年代,他由南京、上海避难流离转徙于西南,到重庆后仍发奋创作,为抗日战争宣传服务。当他在战乱岁月中度过五十生辰时,著名老作家老舍与他相聚于重庆,友谊情笃,特以张恨水所著的书名集诗为他贺寿,集诗写道——
上下古今牛马走 文章啼笑结姻缘
世家金粉春明史 热血之花三十年
通过集诗表彰张恨水的爱国情操及为人气节。
更值得一提的是张恨水写的小说《水浒新传》《八十一梦》以曲笔写成寄到上海报刊连载,以鼓励沦陷区的同胞奋起抗日。他是从《宋史》《宣和遗事》等史料,描写梁山泊好汉参与勤王抗金故事的,影射当年江南沦陷的情况。他的曲笔小说曾引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兴趣,阅读后还感一首七律的诗,诗是这样用史笔写的——
谁缔宣和海上盟 燕云得失涕纵横
花门久已留胡马 柳塞翻教拔汉旌
妖乱豫幺同有罪 战和飞桧两无成
梦华一录难重读 莫遣遗民说汴京
抗日战争历时八年,终于打败日本军国主义残酷的侵略,抗战取得了胜利。张恨水欢欣感涕,有似杜甫的诗所形容:“初闻涕泪满衣裳”、“青春作伴好还乡”。他急于回潜山家乡看望战后的家园和亲友,特别是要拜具暌违八年的老母。一九四六年,张恨水回到了潜山,受到一群亲友簇拥。他在喜涕交集中看到了母亲,顾不得地上尘土肮脏,远远地就向老母跪了下来……八年战祸,国土沦陷,民族危亡,如今幸获胜利,战后与老母重逢,她老人家已白发苍苍,幸历劫健在,张恨水跪在老母跟前,哭诉未能报答亲恩,不忘亲恩的感情激动,令亲友们也掩泪相劝。张恨水于跪母之后,以至性其情即景题了两首拜母的诗——
八载回来喜欲狂 夕阳楼下整归装
恁榈遥具慈亲在 拜倒风沙大道旁
飞步登楼一笑迎 座前再拜诉离情
八年辛苦吾何恨 又听慈亲唤小名
张恨水这一幕拜母的温馨,令他稍解乱离的困顿、忧伤,也消除了恩亲之苦。
对张恨水在中国文学史所作出的贡献,他虽然辞世已多年,政府和潜山的乡亲不忘记他的生平业绩,已在潜山为张恨水魂归故土,建立了纪念馆,竖立了铜像,建造了墓园。
我在重庆大公报工作时,与张恨水结识,并景慕他的文学成就,拜读过他的代表作品。年前应“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之约,曾题诗一律以寄,以表崇念之情——
春明外史铸鸿篇 啼笑姻缘入管弦
巨笔如椽描世态 弯弓奋勇对敌奸
己酬报国平生志 赢得文林一代贤
最是潜山风物美 伫看新秀着先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