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兰芳还是伶界大王
柴俊为
  柴俊为

  无巧不成书。10月22日醒来即在微信朋友圈里看见说,今天是梅兰芳先生双甲诞辰的正日子。上午翻故纸堆,正巧翻到1947年12月出版的《半月戏剧》,上面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梅兰芳还是名副其实的伶界大王》。本来,伶界大王是上海人给谭鑫培老先生的尊号。1917年老谭去世,《顺天时报》马上给梅兰芳上了“剧界大王”的称号。数十年来梅先生执剧坛之牛耳,也算是实至名归。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梅先生蓄须明志,息影舞台。胜利后复出,嗓音扮相大不如从前,霸主地位屡受挑战。

  1946年冬天,梅兰芳率班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曾拜梅兰芳为师的名旦程砚秋则率班在天蟾舞台与之打对台,据说坚持票价要比梅兰芳贵2角。顾正秋的回忆录说,“两人大概对唱了两个月。谁也没吃瘪。”可回到北京后,程夫人果素瑛却买了一套柚木家具送给梅夫人。这套家具至今仍存放在新建梅宅的地下室。

  转过年来,海上闻人杜月笙六十寿辰,遍邀南北名角举办赈灾义演。十天戏,梅兰芳唱八天大轴,两天是孟小冬的大轴,演《搜孤救孤》。无可否认,与抗战前相比,梅兰芳的嗓音、气力、扮相都渐现颓势。仅就唱而言,用梅先生蓄须息影前的唱片与杜寿义演的《四郎探母》等实况录音对比,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复出后的艰涩。于是就有了黄裳先生那篇著名的《饯梅兰芳》,皮里阳秋,劝梅先生告别舞台。据黄老后来说,此文另有深意。他说的这番“深意”是否合情合理暂且不论,起码当时的剧界中人难以体会,且此意也与艺术无关。故黄文在当时就引起反弹。这篇《梅兰芳还是名副其实的伶界大王》可能就是剧评界的一种回应。文章历数当时实力派后进的演艺水平,认为无论谁都无法取代已现老态的梅兰芳。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皮相之论。不管梅兰芳老与不老,唱与不唱,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可以说“梅兰芳还是伶界大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0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06版:海归心声/陆家嘴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2版:公司探营/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川沙竹器店
王世襄的书房
琐忆母教
梅兰芳还是伶界大王
今宵灯谜
公益文化归来兮
以“白”为贵
兔子糕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梅兰芳还是伶界大王 2014-11-07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