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哥德堡变奏曲》演奏完,朱晓玫加演一曲巴赫《慢板》——~~~
《哥德堡变奏曲》演奏完,朱晓玫加演一曲巴赫《慢板》——~~~
《哥德堡变奏曲》演奏完,朱晓玫加演一曲巴赫《慢板》——~~~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哥德堡变奏曲》演奏完,朱晓玫加演一曲巴赫《慢板》——
“献给没有机会登台演奏的前辈”
朱光
■ 朱晓玫
  在《哥德堡变奏曲》演奏完之后,朱晓玫首度开腔,表示回到上海感慨万千,加演一曲巴赫的《慢板》,“献给没有机会登台演奏的前辈”,并主动增加了与观众互动问答的环节。

  【感激 感慨】 对于35年来内地首场演出,她要说的第一段话是感谢,在巴黎就听到观众那么踊跃购票,十分感动。其次,感谢现场听众的安静:“怎么能这么安静?我非常非常感动。”

  上海,于她也是感慨之地。她出生于上海,5岁跟同是钢琴家的母亲学琴。她第一次知道法国,是通过母亲的法国香水和口中的卢浮宫。但是由于出身不好,朱晓玫为了弹琴,最终于1980年获得美国签证。当时,母亲哭了,认为:“我得到一张签证,就失去一个女儿。”整整50年,母亲一直想回上海,而朱晓玫也是隔了50年才回故乡。她还想到了同样出生在上海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很多事情加在一起,我就很激动。”

  【平静 中庸】 虽然巴赫是受学生哥德堡所托,为当时睡眠不好的俄国驻德累斯顿大使凯赛林克伯爵创作一首能“消磨漫漫长夜的曲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乃“催眠曲”。朱晓玫说,“这部作品应该在药店里卖,因为它能使人平静、安宁、舒畅。当自己慌乱的时候,我就会弹奏它。我就会平静下来……现在这个社会那么吵闹,如果听这支曲子就恢复平静,那是非常可贵的。”

  提问听众的水平堪比音乐学院学生,经常围绕于技巧。有关“停顿的时长”、“装饰音的使用”等,她的回答如出一辙:“ 每次演出都是不一样的,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弹的。” “完全是现场的结果,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可能时间弹得越多,停顿就越多,就是想把话讲清楚。但是在什么地方停顿,我自己也不记得。” “装饰音在大键琴上非常漂亮,但是钢琴上未必。我以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地选择装饰音。”

  【东方 西方】  《哥德堡变奏曲》有很多版本,不仅使用钢琴,还有大提琴等其他乐器的版本,因此演奏者众。朱晓玫回答,“每个人演奏得都不一样,不能简单说哪个版本是我最喜欢的。”她只是想录制一个中国人弹奏的版本。但是当时唱片公司很不积极,觉得中国人弹奏的不可能卖得掉。但是,她认为:“中国人弹得更细腻,敏感。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结合在一起是最好的。所以我自己问银行借钱,录制了这张中国版的唱片。”唱片公司也没说错,果然10年还没卖掉。

  因此,她也对自己的出名保持清醒:“人怕出名猪怕壮,把我抬得很高,就会摔得很重。所以,我不要多办音乐会,要把时间放在练习上。”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诠释巴赫的平静
“献给没有机会登台演奏的前辈”
广告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5“献给没有机会登台演奏的前辈” 2014-11-10 2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