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都教授”的故事
潘高峰
  潘高峰

  再多金钱也无法替代亲情。昨天告破的金店劫案主人公的人生遭际,再一次让为人父母者警醒。

  昨天凌晨,因经济拮据在金店抢走两根金项链的18岁犯罪嫌疑人小李落网。看到他的照片,许多女记者的第一反应是,“哇,好像‘都教授’”。然后问题来了:“长得这么帅,为啥要抢劫呢?”

  抢劫当然是因为没钱,没钱当然是因为用光了。但如果告诉你:仅仅大半年,小李就挥霍了近20万元,相信人们心中的问号会更多。

  据警方透露,小李其实算得上是个富二代,今年3月来上海前,母亲过世,留给他12万元,加上每个月父亲给的1万多元生活费,按道理,小李再怎么样也不该窘迫到要靠抢劫金店来维持生活。

  更让人惊讶的是,就在抢劫逃亡后的短短几个小时里,小李不但卖掉了其中一根金项链,而且刚到手的赃款又被挥霍了2200多元。警方抓到他时,他刚刚到一家娱乐城消费。此时,他还欠着暂住的旅馆1500元房钱和朋友的2000元借款。

  据小李交待,他染上了赌博恶习,欠了很多赌债。赌博,很可能就是他坐吃山空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近年来,很多赌博团伙把目标投向了在校和走上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利用他们涉世不深和贪玩的特点,一步步诱人入彀,诈取他们和背后家庭的钱财。

  但赌只能说是一个直接因素。不少年轻人步入深渊背后,更多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缺失和亲情缺失。这一点,在小李身上尤为明显。据小李说,他的父母一直在外做生意,平时对他管得很少,9岁时他就被送去河南一个武术学校学习,妹妹也由爷爷奶奶代养,“每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和父母聚在一起。”今年年初母亲离世后,这种孤独感更加明显。

  从沦为抢劫犯后依然大手大脚的花钱方式可以看出,小李可能根本没有受到过关于金钱的教育。作为生意人,父亲也许觉得给钱就是爱,却从没有想过教会孩子如何正当赚钱,如何有节制地花钱,更没有让他明白,哪些钱绝不能碰。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出悲剧也是小李父母的悲剧——钱赚得再多,孩子没有能力去继承,也是枉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博览
   第B04版:艺术/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8版:资讯/市场之窗
“电话本”送别传统电信时代?
“都教授”的故事
“爱因斯坦”的小纸条
“三不精神”见肝胆
打“折”啦!
平时表现不佳见义勇为更应表彰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都教授”的故事 2014-11-13 2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