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辛苦,在一刻释放。不管是高尔夫球场、110米栏赛道,还是武术馆、足球场,冠军父母,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这话送给青少年运动员的父母,特别贴切。父母,往往不求回报。在市运会赛场上,有这么一群可爱的爸爸妈妈,他们对子女的关心和投入,是小冠军们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而这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日记中,常常写着这样一句话:“在运动场上锻炼了孩子,也磨练了自己。”
全能妈妈
高尔夫常常被认为是贵族运动,但身在其中,却很难感受到“贵族”二字。
朱雯绮只有14岁,市运会高尔夫球男女混合B组冠军。
冠军来之不易,背后是全家人的辛勤付出。18洞,每一洞都有奥妙。朱妈妈陪女儿一路走来,深知孩子的辛苦。“这是一项体力运动,更是一项脑力运动。”学习、运动,两条腿走路,朱妈妈给女儿定下现阶段的人生规划,一点不敢大意。
“女儿在黄浦区永昌中学读书,课业抓得很紧。我们每天利用一切可以挤出的时间,帮孩子完成高尔夫球梦。”接受采访当天,朱雯绮没有去球场,而是跟着妈妈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健身场馆跑步。“放学这段时间,路上比较堵,正好练练体能。”
朱妈妈的角色还远不止临时教练一个。高尔夫球比赛,风里来雨里去,妈妈始终伴随朱雯绮。拎包的“球童”、准备午餐的厨师,接送球场训练的司机……打球这几年,妈妈俨然成了后勤部长,忙得不亦乐乎。“就拿去外地比赛来说,6点半开球,提前两个小时就要陪她做准备。比赛一般都是一整天,全在球场里,除准备早餐、午餐,晚上还要给孩子按摩。更重要的是,比赛的过程,要留心做笔记,帮她一起总结经验。”朱妈妈原本对高尔夫运动很陌生,现在差不多也是半个专家。
高尔夫选手对比赛当天的天气、场地等方面特别敏感,所以小孩子的比赛成绩起伏较大。“有的时候,也会犹豫是否让孩子继续练下去。”朱妈妈说,培养孩子打高尔夫的过程,锻炼她的意志、耐性和身体,也考验了自己。
望子成龙
哪个父亲不望子成龙。谢万龙更是如此。
儿子谢晓锋今年16岁,已是栏间小飞人。市运会田径赛场,他是男子110米栏和300米栏双料冠军。
名师出高徒。小谢师从闵行区业余少体校跨栏教练韩淑萍,与仁川亚运冠军谢文骏师出同门。
孩提时,爸爸就鼓励小谢参加体育运动,还学过一段时间武术。“他弹跳特别好,或许这也是跨栏教练相中他的原因。”进入跨栏队后,小谢运动成绩在上海市一直数一数二,而体校对学生的学习也特别关心。
小谢的父母是浙江人,来上海工作。儿子学习退步时,和老师沟通后,不管花多少费用,他们一定会请家教周末给儿子补习。
和老婆支持儿子一直练下去,就是因为儿子从不叫苦的那股劲。“今年暑假,儿子到浙江集训。我和他妈跑去看他。见面了,儿子没穿衣服,我们才知道,他训练时摔倒,背后擦破一大块皮,穿衣服皮肤就黏在上面。”老爸心疼儿子,“他说去医务室,叫我们放心。”这学期,小谢已经转到亚洲冠军陈雁浩教练手下训练,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谢万龙夫妻俩更安心了。
风雨无阻
这世上有种幸福是生一对双胞胎。孙兰妹就是这样幸福的一个母亲。
两个儿子长得精神,舞枪弄棒更是英气逼人。刚刚过去的市运会武术比赛,大儿子李顶获得长棍冠军,小儿子在南拳赛上称雄。正如当初给儿子起名字一样,父母希望这对双胞胎能够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每一个冠军,都有很多故事。当初,双胞胎体质较弱,孙兰妹带儿子走进武术馆,只想强身健体。可没想到,两个孩子“钻”进武术的世界,很着迷。
孙兰妹家住莘庄,上海市武术院在南京西路,几十公里的路,小孩子放学,她从周一到周六带着儿子穿城去训练。“孩子的教练是全国冠军,水平很高。能遇到这样的教练也是他俩的福分。所以风雨无阻,坚持送孩子去训练。有时路上堵车、放学晚了,即使知道一定会迟到,我也会把孩子送到武术馆。”
儿子对武术热爱,母亲的不放弃,才成就双胞胎兄弟今天的成功。现在,两个儿子都入选上海体育学院武术队,这让孙兰妹很欣慰。“两个儿子虽然不练一个项目,但武术很多动作相通,他们在一起,常常互相帮助,互相指点。看到两个小孩子共同成长,是最大的幸福。”
本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