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新民法谭
     
本版列表新闻
面对生动“另类”的网络语言,主流媒体能否坚守 “信、达、雅”,呈现“汉语之美”?~~~
面对生动“另类”的网络语言,主流媒体能否坚守 “信、达、雅”,呈现“汉语之美”?~~~
面对生动“另类”的网络语言,主流媒体能否坚守 “信、达、雅”,呈现“汉语之美”?~~~
面对生动“另类”的网络语言,主流媒体能否坚守 “信、达、雅”,呈现“汉语之美”?~~~
面对生动“另类”的网络语言,主流媒体能否坚守 “信、达、雅”,呈现“汉语之美”?~~~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生动“另类”的网络语言,主流媒体能否坚守 “信、达、雅”,呈现“汉语之美”?
立法规范语言,遭遇“脏”字挑战
姚丽萍
  每户人家的教养是不同的,关起门来,怎么说话,那是自家的事,与别人无关。但是,新闻媒体是面向大众的,舆论的导向作用,不言而喻;媒体语言对整个社会语言生态所应承担的教化功能,不言而喻。

  面对网络语言的五色杂陈,主流媒体的语言运用该如何“信、达、雅”,向公众呈现“汉语之美”?

  “玉米”回归本义

  “粉丝”依然活跃

  “知道‘玉米’是什么吗?”8年前,《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正在制定中,记者这么问一位立法专家。

  他马上回答:你不是在玉米地头这么问,我就知道你说的是一个“小超女”的歌迷。

  记者再问:“粉丝”是什么?立法专家脑筋急转弯:肯定不是吃的,不就是一大群歌迷、影迷嘛。至于什么是“美眉”,立法专家说,这太简单了,就算是“菜鸟”也知道,漂亮的小姑娘嘛。

  可当记者拿同样问题问石库门里的一位老妈妈,老妈妈根本听不懂。记者解释了一番,老妈妈说:“妹妹,你怎么瞎话连篇呢!”

  是的,当“玉米”不再只是指称一种粮食,“粉丝”不再只是一种南北货,“美眉”并非“美丽的眉毛”,它们的新义,有人了如指掌,有人不知所云。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当这些词语在交际引发了障碍,人们担心,汉语的纯洁性遭遇了挑战,应当立法规范。

  但语言学家以为:对网络新词语不必过虑。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李熙宗教授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要担心汉语的“自净能力”,不论是“玉米”“粉丝”,还是“美眉”,在人们的话语中,它们是去是留,语言的发展规律自会作出决定。

  8年过去了,果然,“玉米”早已回归本义。人们说起“玉米”的时候,很少还用它去指代某个人的“粉丝”。“粉丝”呢,除了具备吃的功能,还能表达自己对某人的崇拜,只不过在感情色彩上带了点“戏谑”的、萌哒哒的意味。至于“美眉”,还是那么美好。其中,“粉丝”时常出现在媒体的娱乐新闻报道中,受众对这些词语的含义,可以理解并且接受。而所有这些变化,是语言的运用发展规律决定词语的“寿命”,决定了新闻媒体对网络词汇的取舍。

  其实,无论是国家大法,还是上海地方立法,对语言规划都有明确说法。地方立法对发展中的网络词汇,并未作简单化的绝对禁止,立法规范汉语词汇,不是说在私下交流的时候不可以说“玉米”“粉丝”和“美眉”;而是说,对一部分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的,或者符合汉语造词规律的网络新词,应该允许使用。但是,在国家机关公文、汉语文出版物和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词汇。

  粗鄙不代表

  “新鲜生动真实”

  近年来,网络语言的粗鄙化倾向,毋庸讳言。一些原本让人说不出口的词语,竟然也在一些主流媒体上登堂入室,面向大众传播。

  一种观点认为,这些大多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双音节词语,虽然带有不雅脏字,但词义变了,是在指代某个阶层、某一类人,不再指代“脏字”本义,为啥不能用?

  但在众多语言研究者看来,这种说法,很有点狡辩的意思。要知道,那个“脏字”本身在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具有“唯一性”——无论跟谁组合,都难以“撇清”。何况,这种组合所呈现的“灰黄”状态,绝非健康社会所需心态。

  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词语是:哇噻!有人探寻词源,认为这个词起源于闽方言,也很不雅。但是,不少语言研究者认为,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哇”,还是“噻”,都是语气叹词——当一件事令人惊叹时,一个“哇”,还不足够表达强烈感情,那就再加个“噻”!

  “无论如何,网络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向和方式,网络语言不乏创造,不缺创新,这让语言有了生命力;但是,不可避免地会有粗俗化现象。”复旦大学对外汉语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景丹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她说,所有的语言现象都会经历多次震荡,大浪淘沙,其间会不断推陈出新,也会不断规范。

  那么,对网络流行词语,主流媒体应持怎样的态度?“应该谨慎地接受,不应排斥。”王景丹说,主流媒体负有引导大众的责任,何况,新闻媒体的用语原本就有法定规范;一个社会的语言生态无疑向外界昭示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相信时间是试金石。鲜活的,生动的,创新的,有生命力的语言,才能存活下来。

  如果说,新鲜生动真实,就是汉语应用的“信、达、雅”;那么,必须明确的是,粗鄙并不代表“新鲜生动真实”。语言运用,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有待提高的本领,能力不足,才会跟风“吐脏字”。“作为汉语教师,我希望学生们从报纸上看到新鲜生动真实的汉语,了解汉语的现实,看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希望学生能从新闻媒体上学到具有中华底蕴的标准汉语,领域汉语之美。”王景丹说。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申城社区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沪港通特刊
   第B04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沪港通特刊
   第B06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沪港通特刊
   第B08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海归心声
   第B14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名表
   第C04版:名表
   第C05版:妆容
   第C06版:资讯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扫一扫
导读
立法规范语言,遭遇“脏”字挑战
“蜘蛛人”高空坠落1死2伤
服务区内割破车油管
新民晚报新民法谭A25立法规范语言,遭遇“脏”字挑战 2014-11-14 2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