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上海的“11·3”大巴翻车事故,原因同样让人震惊——司机在事发时弯腰捡手机,导致车辆偏离,碰擦道路侧石后侧翻。一个小小的动作,竟酿出6死43伤的惨剧,代价何等惨重。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开车打手机的违法行为还没有得到改善,开车刷微博、玩微信的现象又一发不可收拾。司机“低头族”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与日俱增。此次严重交通事故,让更多人认识到开车玩手机的凶险。
除了开车玩手机,还有哪些驾驶陋习是致命的?昨天,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事故处对今年以来的死亡事故作了一番梳理,总结出上海交通死亡事故十大主因,提醒市民和驾驶人:很多不良驾驶习惯的代价不仅是罚款和扣分,还有血的教训。
未按规定让行
成最大“杀手”
据警方统计,截至11月11日,本市共发生死亡事故690起,造成711人死亡。其中排行前十位的事故原因分别是:
1.未按规定让行70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10.1%;
2.违反交通信号23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3.3%;
3.酒后驾驶19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2.8%;
4.无证驾驶18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2.6%;
5.超速行驶12起,在死亡事故总数的1.7%;
6.违法倒车10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1.4%;
7.违法上道路行驶8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1.2%;
8.违法变道6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0.9%;
9.逆向行驶4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0.6%;
10.违法占道行驶4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0.6%。
上述十项违法行为引发事故的起数占死亡事故总数的25.2%。
这个统计数字可能让很多人吃惊:酒驾、闯红灯、超速也就算了,不按规定让行,为何竟然成为最大的“杀手”?
事实上,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死亡事故的大头。据交警总队事故防范处副处长侯心一介绍,所谓未按规定让行,细究起来可能有二三十种情形,一般最为普遍的是指过斑马线时不让行人、转弯车辆不让直行车辆先行、调头时未让正常行驶车辆先行等违法行为,“这些都是驾驶人的基本常识,却是造成交通死亡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不良驾驶习惯
可能非常致命
据侯心一介绍,在这十大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占了最大头的死亡事故原因被归纳为“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违法行为”。据统计,今年以来,因“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违法行为”共引发死亡事故204起,占总数的29.6%。
什么是“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违法行为”?侯心一表示,其实就是很多不良驾驶习惯。诸如开车玩手机、抽烟、喝饮料、吃东西,信号灯转变时加速抢信号灯,跟车时距离过近,不习惯看反光镜,往车窗外扔垃圾,聊天分神,开车时单手驾驶,有的甚至双手脱把,在车厢内挂很多饰物、放很多玩具等等。这些行为,在交通法规上并没有明确列出,在具体操作中,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的内容来认定,统一归纳为“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违法行为”。
侯心一认为,很多不良的驾驶习惯都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比如有的驾驶员特别喜欢高速行驶中变道,可能不一定违法,但时间长了形成了猛打方向的不良习惯,这种习惯有时非常致命。”侯心一透露,2011年9月14日发生的英业达班车翻车事故,造成11死13伤的惨剧,原因就是当时司机看到前面有辆车停在路中,来不及减速而猛打方向盘,再回借时失去平衡导致车辆倾覆。
侯心一指出,这些不良的驾驶习惯,很多是较为隐蔽的,有些甚至交警很难发现,更谈不上处罚。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引以为戒。
驾校培训要求
将越来越严格
荣安驾校的培训质检员陈建良认为,很多事故的发生,也与驾驶员在培训时就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学全技能有关。“比如滥用灯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用灯,什么时候用远光灯,什么时候用近光灯。类似的情况还有离合器的使用。”陈建良说,其实在驾驶培训时,教练一般都会传授许多个人的经验,督促学员养成好的驾驶习惯。最基本的就是出车前的安全检查,检查轮胎,熟悉线路等等。
对此,侯心一透露,未来驾校培训和考试将会越来越严格。“现在我们有了夜考抽查,大路考前要先考灯光使用等,未来可能会更加严格,比如针对雨天、雾天、大雨、冰雪道路等不同天气等状况,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有意在驾校考试中新增不同道路模拟状况,以便让考生熟悉各种环境下的开车状态。这些研究已经进入实质推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