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不受逮捕权”的是与非
潘高峰
  潘高峰

  人大代表醉驾,上海警方提出刑拘请求,福建省周宁县人大常委会投票表决居然未通过。听起来有些荒诞的事件,这两天成了媒体关注热点。

  普罗大众对法律不太了解,义愤填膺,认为周宁县人大常委会完全是胡闹,这种事竟还要开会讨论,代表身份成了违法犯罪的“护身符”。懂法的人则明白,上海警方向当地人大常委会发函提出申请,当地人大常委会采取集体审议的方法对事件进行表决,从程序上来说是正确的。

  根据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

  法律为何设立这样的条款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法律对人大代表的保护,是为了保障其代表选民表达意志、正常履职,防止其因履职行为遭遇来自公权力的打击报复。这种源于西方的“不受逮捕权”,从初衷来说是积极的。

  但无可否认,从包括此事在内的不少案例可以看出,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不受逮捕权”已经显得过于宽泛,对于所涉及犯罪是否与履职行为有关缺少严格界定,这无疑给个别人留下空子可钻。比如今年4月,青岛警方在办理山西文水县人大代表王永安涉嫌合同诈骗犯罪一案中,多次报请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但文水县人大常委会不仅拒绝,而且要求公安机关汇报案情,致使案件侦办陷入困顿。要知道,当今世界即使是最早提出“不受逮捕权”的英国,唯一保留下来的权利是当议员被逮捕时,警察要通知议会议长。

  还要说一句的是,人大是立法机构,作为基层人大常委会的成员,即使不明白什么是法,起码也应该明白是非黑白,这个事件中出现反对一票、弃权八票的现象,说明九名代表不但没有法制观念,连最基本的是非也搞不清。这样的人如何成为人大代表,也应该好好查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新民好吃/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4版:专版/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专版
   第B16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广告
宪法终于进了中小学课堂
“不受逮捕权”的是与非
世上没有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
感恩陌生人
欲盖弥彰
“大煤仓”为何矿难频仍?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不受逮捕权”的是与非 2014-11-27 2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