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一:件件纠纷有“卷宗”
董怡娴调解工作室从2010年成立至今,接待来电、来访、来信人数将近上万人次。
每一次接待来访者,她都有个不变的“规矩”:一杯水,一个笑脸,一声问好,虽是举手之劳,这简单的“三部曲”却让当事人倍感温暖。记者采访中发现,董怡娴为每起纠纷调解都制作了“卷宗”,无论是规格样式,还是内容,正规得堪比法院的正式卷宗。
记者翻开一本卷宗,记载的是一名印度人阿良(化名)因摩托车被窃和小区物业发生的纠纷。在卷宗里,包括双方自愿接受调解的文书、笔录,出具的摩托车发票、照片等证据,最后达成协议的调解书,录制的光盘等,全部装订成册,一目了然。
法宝二:首创“调解支付宝”
董怡娴的调解工作室不大,却化解了许多一触即发的大矛盾,有的甚至人命关天。
外来女青年小晴(化名)与本地男子小浩(化名)相恋,眼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却因为谈到结婚具体问题,小晴和小浩父亲发生了争执。两家的关系急转直下,两个年轻人的恋爱也因此遇阻搁浅。个性倔强的小晴从楼上跳下,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小晴的死亡让两家人彻底成了冤家。小晴的几十名亲属从外地赶来,向小浩家讨要巨额赔偿。面对这笔天文数字的赔款,家境贫困的小浩一家坚决不同意。双方一起来到董怡娴的调解工作室讨说法。
伤心欲绝的小晴家人看到小浩很生气,上去就是几拳。董怡娴马上劝解小浩家,“小晴家人失去了最爱的孩子,他们生气打几下也罢了,你们要理解他们的心情。”但同时,董怡娴又以一个母亲的立场,表达了对小晴死亡的痛惜之情。“孩子这么年轻就走了,大家心里都很难过,再多的钱也换不回孩子。”董怡娴的话打动了小晴的家人,小晴的母亲泪如雨下,拉着董怡娴的手,久久说不出话。
看到双方情绪有所缓和,董怡娴再和他们说理。通过多次调解,小晴家人放弃了原先的巨额赔偿要求,由小浩自愿补偿小晴家人一笔费用,双方签订了人民调解书。
这种涉及到赔偿金额的纠纷在调解工作室里很常见,不少当事人心存顾虑,签订了协议书,赔了钱,如果对方反悔怎么办?为此,董怡娴工作室又想出个好办法,设立了本市首个第三方账户,由一方当事人将钱款打入该账户,另一方当事人履约后再把钱款兑现,被人们亲切称为“调解支付宝”。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