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场子里,看出场和看进场是 有讲究的。如果把观众席分成左中右三块,入座于右侧斜对出场门的即谓之看出场,左侧座位便是看进场门的了。看出场可以欣赏到角儿出台走步,九龙口亮相,身段、技艺的演示往往是这个角度胜比斜对进场门看为适宜。但也并不尽然,以看进场为佳的戏还是有的。
有次到剧场购票,我要买看出场的位子,售票员说:“这天演《清官册》,要看进场”。因为戏里寇准的审案桌椅摆在下场门之前,宜于选择看进场的角度。先前曾看杨宝森的这个戏,又看过马连良演此剧,都选取左侧座位,大段的韵白辅以眼目口舌的表演,既听且看。
宜于看进场的戏,当然不止《清官册》。撇开带戏下场不谈,单说技艺的展示吧。《四郎探母》里绊马索绊倒杨四郎,演员的吊毛是在下场门口演的,看进场的座位能够看清。《金钱豹》里孙悟空平卧的演桌是放在下场门前的,他接取脑后掷来的飞叉再回掷给金钱豹,看进场的座位更其看得明白。《竹林记》的台漫(下高)也是从两张或三张桌子叠成的高台上翻下来的,看进场者恰好面对着二花脸、刀马旦先后下高的动作。下高,诚然少有从下场门前翻的,《伐子都》的台漫在出场门前(如今也有改在舞台正面靠近背幕翻下的演法,似乎与《三战张月娥》的情形相类了),《钟馗嫁妹》的五鬼依次下高也摆在出场门口,那自以看出场为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