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时,生物老师对长颈鹿颈特长的原因是这样解释的:长脖子可以使长颈鹿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别的食草动物吃不到,从而使长颈鹿的食物来源有了保障,日积月累,脖子也就越来越长。这种解释左右了人们一个多世纪。但是最近,纳米比亚环境与旅游部的行为生态学家西蒙却提出了另一种解释:鹿的长脖子不是为食物而生,而是为了争夺伴侣。
西蒙在南非的保护区研究鹰时偶然注意到,两只雄长颈鹿正打得难分难解。长颈鹿争夺伴侣之战是摆动颈部以头撞击对方。这种动作看上去似是耳鬓厮磨,但6英尺多长,200多磅的脖子所产生的冲击力可不是闹着玩的,有时可以将“情敌”置于死地!在这种争夺战中,颈长且重的长颈鹿总是占上风。
这一场面使西蒙意识到,为争夺伴侣,而不是夺得树顶上的叶子,才是这种动物长颈演变的动机。他的解释颇有道理:如果是为争夺食物,那么长颈鹿应该吃其它热带草原动物够不到的金合欢树上部的叶子,可事实上,长颈鹿常曲颈吃低矮树丛上的叶子。另外,它头上短而坚的角或许是为了增加头部的撞击力量。西蒙认为,觅食的要求不可能使它的脖子突然增长,但争夺“红颜”之战要靠脖子,可以促使脖子迅速增长。
那么雌长颈鹿呢?它不参战,为什么也是长脖子呢?西蒙的解释是,雌长颈鹿虽无争斗之需,但有很多和雄性相同的基因,所以脖子也就长了。这一点有事实为证,雄性性成熟后颈部的重量增加到约90磅;而雌性一旦达到性成熟阶段,颈部就停止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