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时序的明信片,也是秋天的花之神。
金桂、银桂、丹桂、月桂,把这个成熟的季节点缀得璀璨瑰美。而那馥郁雅逸的清香,更为这丰收的时光,增添了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记得宋之问有咏桂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可谓是写尽了桂花独占三秋压群芳的风韵神采。
前不久,赴太湖之滨的东山作赏桂之旅,一路花影相伴,幽香相随,领略了“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的明丽景色。特别是当我们在著名的雕花楼门前刻有“鸿禧”的影壁旁等待进门时,突然一阵金黄色的米粒般的花雨从天而降,而且相当密集,随之香气四溢、酣畅扑鼻,荡涤了空气中的尘埃,散发出清澈甘醇的芬芳。呵,这可是桂花雨!原来在影壁前栽有两棵高大的桂花树,上面缀满了一簇簇金粟般的桂花,随着秋风拂过,一阵阵的桂花雨从天而降,在明净的秋阳映照下,弥漫出金子般的华贵光泽。我们尽情地沐浴着这有些奢侈的桂花雨,呼吸着使人陶醉的花香,让桂花撒满我们的衣襟,个个成了“桂人”。桂花在民间有“仙客”之称,其花语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纷纷扬扬的桂花雨使人秋兴倍增,心旷神怡。由此想起古时人们曾把金榜题名称为“折桂”。
与桂花雨的第二场邂逅是在湖光山色、花径曲桥、楼阁水榭的启园,又名席家花园。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扬帆太湖时,就在此花园的御码头离舟登岸,也正是这样一个八月桂花遍地香的时节,面对着 “兰风桂露洒幽翠”的美景,龙颜大悦,欣然提笔“虫二”,即将风月二字的外框去掉,意谓“风月无边”。而今皇家的御笔早已是蒙上了岁月的包浆,而园子里的桂花依然开得缤纷绚丽。当我们漫步在一堵花墙边时,一阵阵相当浓烈而醇厚的桂花香袭来。闻香而去,嚯,原是在一棵粗壮的金桂树下,积压着厚厚一层桂花,一片黄澄澄的如碎金。“哗”,随风起处,又抖落了一阵密集的桂花雨。我们大家俯身下蹲,用手捧起一堆堆桂花,芳香沁人心脾,金色染遍衣衫,使我们的这次赏桂之旅进入了高潮。遥忆当年那个写了“山寺月中寻桂子”的白居易任苏州剌史时,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树移植到姑苏。如今这棵桂树是不是天竺寺桂的后裔已不得而知,而它的花颜清芳却把“忆江南”的幽香流传至今。
相遇桂花雨的确是令人兴奋,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佳运。在人生的行旅中,人们常遇杏花雨、梨花雨、桃花雨及最多的樱花雨,粉白嫣红、落英缤纷,群芳斗艳、花朝竞秀。记得那是在上海南汇的桃园,惠风和畅,桃花雨漫天飞舞,把天地间渲染得一片绯红,甚至脚下的纤陌田梗都化作了红泥。还有就是在日本京都清水寺的大殿平台上,满山的樱花开得如火如荼,那随风而起的樱花雨,满目红艳,芬芳烂漫。然而无论是桃花、杏花,还是梨花、樱花,花雨过后,似乎总给人以一种红颜易逝、春光易老的惆怅乃至伤感。因此民歌《樱花》的最后是:“去看花!去看花!看花要趁早!”但是桂花雨给人的感觉却是迥然不同,由于桂花开得密密匝匝、朵朵相连,其花瓣细如米粟小而坚实,极有质感。所以,桂花雨给人的感觉是丰收、是馈赠。而且桂花落下后,可以做桂花蜜、酿桂花酒、打桂花糕等。即使在月中吴宫劳作的吴刚,也是捧出桂花酒来款待客人,桂花雨赐人的是欢庆和喜悦。难怪二千多年前的那位大诗人屈原也以昂扬激越的笔调在《离骚》中写道:“援北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酌椒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