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拍一窝蜂
临近年末,中影曝光了24个新电影项目,其中《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三部科幻片,均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预计制作成本分别是6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4000万美元。近日,孔二狗任CEO的游族影业召开发布会,宣布《三体》导演、演员阵容和拍摄计划。宁浩在《心花路放》后开写《乡村教师》(原著作者刘慈欣)剧本,离投拍也不很远了。
除了以上5个源自刘慈欣的项目,张艺谋正在筹备他的首部英文科幻片《长城》,周星驰在忙他已预订了2016年贺岁档的第二部科幻片《美人鱼》。此外,郭敬明、韩寒、陆川、黄真真、古天乐等导演、演员都表示了对拍科幻片的兴趣。就连马云也早已插足该领域,他此前被曝遍访狮门、迪士尼、派拉蒙、华纳、索尼等好莱坞公司,和《阿凡达》导演卡梅隆见了面,做这些事情的动因是,刚成立的阿里影业未来计划以拍科幻大片为主。
改编掀热潮
影评人电子骑士说,他两年前就和科幻圈的朋友预测过,未来5年内肯定会出现科幻电影的投拍热潮,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从爱情片、喜剧片到公路片、恐怖片,这些赚钱的类型国内导演都玩了一遍,就剩科幻片这块蛋糕了。”电子骑士说,“强烈的市场需求就在那里,不管是投机性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总会有人来吃这块蛋糕的。”
几年前,刘慈欣小说《三体》和《乡村教师》的电影版权即已售出,但那时科幻还属于边缘题材,因而售价并不高。如今,刘慈欣成了“科幻文学大腕”,其作品也被各大影视公司争抢。据透露,刘慈欣已有5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另有数部已卖出版权。《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告诉记者,除了刘慈欣,科幻界知名作家,像王晋康、韩松、何夕的小说版权也都很抢手。据他所知,目前已经售出电影版权的20多部科幻小说,其费用从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像刘慈欣这种级别的单本小说能卖到上百万元人民币。
编剧仍紧缺
但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明年一鼓作气筹拍的国产科幻片,大部分都是改编自刘慈欣的作品。不少片商把“科幻文学大腕”的作品当成热门作品抢购,但在挖掘新人新作方面仍有欠缺。
究其原因,万达影业的柳先生认为,国产科幻类型片近10年内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缺少成功先例,因而片商肯定会更青睐有人气和销量的科幻小说进行改编,用大制作来吸引观众。比如,刘慈欣的《三体》3部小说销量超过100万册,这100万读者就是潜在的观众群。如果能把其中一半读者转化为观众,按日常50元的平均票价计算,就可以为影片直接贡献2500万元的票房。
另一方面,如今写科幻小说的作者太少。据姚海军透露,能固定出作品的不到60人。“美国一年出版超过1000本新科幻小说,而中国一年的数量不超过100本。加上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很少,而科幻片又都是大制作,新人被冷落属正常。”
尝试刚开始
对于部分业内人士提出的“2015年是科幻片元年”的说法,时代今典院线顾问吴鹤沪表示认可。“如今,中国影片在资金和技术上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给拍摄科幻大片提供了极佳的条件。”但他同时表示,虽然中国电影人开始走上拍摄科幻片的道路,但结果却不容乐观。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拍科幻片我们没有经验,但总得尝试着开始。”
或许不少观众的疑惑在于,中国电影人是否能拍好科幻片?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第五代大导演,接受的是传统式电影教育,与国外那些大学理科专业毕业的导演相比,对科幻的认识可以说少之又少。而第六代导演,如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等,更注重电影中自我个性的体现,比较偏爱艺术片。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科幻类型片的未来只能寄希望于年轻导演,他们的优势在于接触过更多、更先进的科学文化,有着更广阔的电影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