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从发生战争以来,就有了情报需求和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这些人被称之为“间谍”。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经有了近代情报意识,并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准备。这是一种沉默的较量,却在有些时候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果。
对华谍报战略布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成立之始,即以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逐步形成了以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并进一步染指周边亚洲国家的“大陆政策”。在整饬军备的同时,日本处心积虑地展开了对中国的谍报活动,因为中国对日本来说,至大、至要,并征服起来至难。
1871年7月,日本兵部省始设陆军参谋局,谍报工作成为其职责之一。1872年,日本撤兵部省,分设陆军省和海军省,翌年陆军参谋局改称陆军省第六局,设间谍都指挥使,有了专门的间谍机构。1878年成立参谋本部以后,设立了管东局和管西局,管西局负责朝鲜和中国的间谍活动,1882年增设海防局。1886年日本参谋本部进行大改编,在新设立的陆军部和海军部中分别设置第一、二、三局,并根据新颁布的《参谋本部条例》细化了各局职责及其具体的谍报工作。1889年参谋本部设立参谋总长一职,直隶于天皇,不仅负责陆海军对外作战的大计划,而且全面执掌对外谍报工作乃至驻外公使馆的情报业务。
在情报机构日臻完善的同时,日本对中国这一主要战略方向的谍报布局和情报侦察活动也次第展开。
1871年,日本首次向中国派遣九名留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学习汉语,主要目的是培养针对中国的情报人员。这批留学生后来大都参加了1873-1874年间对台湾的侦察和作战行动。1872年到1874年,日本开始向中国东北和台湾派出军事间谍,为北上侵略朝鲜、中国,南下侵略台湾做准备,其中就有后来参加侵略台湾和甲午战争的桦山资纪。
1873年,鸟尾小弥太就任日本陆军少辅,兼管对外情报工作。在陆军卿山县有朋的支持下,他确立了瞄准中国,伺机战而胜之的陆军政策,这实际也成为甲午战前日本的东亚政策。为此,鸟尾小弥太决定以中国为假想敌,有计划地派遣间谍进行系统全面的侦察活动,并制定了有具体侦察内容的甲乙丙三号训令:
甲号侦察内容:政体、法令及民心向背;中枢大臣的威望及其品行;官员职务分工及其人员数;言语、风俗、人情;财政收支和国库情况;人才有无状况;对外国的交往、待遇及所订条约;两税法及所有田租诸税,满人和汉人的种种权利差别。
乙号侦察内容:陆海军的兵制及编成;兵士管理与训练;各级兵队员数;枪炮制造及弹药之优劣;统兵大员有几人及士气涨落;军舰数量及其马力、吨位数;战略战法。
丙号侦察内容:山岳高低走向、河海深浅、地理形势及城郭要冲之地;经纬度及地学上之位置;各地暑寒风雨气候情况;动植物产品与当地人之食物、刍秣及薪炭;户数及人口概计;市街状况及各地盛衰变化;各种矿山;地方病及当地人之预防办法;运河及水利;马匹是否有其他可用食料或可替代之负重牲畜。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它涉及的情报范围极为广泛,但最重要的是政治和军事情报,具有极为清晰的作战准备思路。由此展开了日本间谍在华的战略性布局。
1875年,在陆军少佐、谍报提理桂太郎的建议下,日本建立了武官制度。1878年,桂太郎关于撤销参谋局、建立直属天皇的参谋本部的建议再次被采纳,桂太郎出任管西局长,直接负责对华谍报工作,随即制定了三年规划,向中国上海、汉口、天津、北京、广州、厦门、牛庄、福州等地广泛派遣军事间谍。1879年,桂太郎亲自微服潜入中国,从华南到华北,重点对天津、北京进行调查。1880年,在西管局局员小川又次一行对中国实地侦察的基础上,起草了著名的《邻邦兵备略》,为对华战争做了最初的准备。
1884年爆发了中法战争,日本在华间谍活动极其猖獗,上海东洋会馆、“福州组”窃取了中国海防的大量情报。1886年,日本派驻中国的谍报武官荒尾精选择了具有交通枢纽意义的汉口开设了乐善堂支店,并以此为据点,建立了湖南、四川、北京、天津、上海等若干支部。荒尾精还在上海建立了日清贸易商会和日清贸易研究所,后者实际是一个培养间谍的学校,后来的宗方小太郎、石川伍一等著名谍报人员都出自于这一间谍机构。
这一时期,日本已经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的间谍网络,搜集了大量情报。其中,根津一整理编纂成三大册2000多页的《清国通商综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交通等诸多方面,是一部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为日本军政当局侵华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宗方小太郎在威海卫
1887年,时任日本陆军第二局局长、陆军大佐小川又次在第二次亲自潜入中国进行广泛调查和侦察的基础上,写了《征讨清国策案》,提出了全面的陆海对华作战计划,日本侵华战争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为配合实现“攻占北京,擒获清帝”的战略目标,日本谍报活动也成为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1894年甲午战前达到极为猖獗的程度。其中,宗方小太郎是最著名的间谍之一。
宗方小太郎是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来到上海的,随即进入上海东洋学馆学习中文。在求学的过程中,他剃发易装,打扮成中国人游历北方九省,全程步行,历尽艰险,从此成为“中国通”。1886年宗方小太郎加入荒尾精的汉口乐善堂间谍机构,担任了北京支部主任,主要负责刺探清政府中央情报。1890年应荒尾精之邀在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担任学生监督。
1894年6月,日本发动战争在即。当时,日本陆军已经在朝鲜占据兵力优势,海军也进行了调整和改编,组成了联合舰队。而对于发动战争和取得胜利,日本最大的顾虑是中国北洋海军的存在。因此,如何掌握黄海制海权便成为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日本海军军令部几经斟酌,决定调经验丰富的老牌间谍宗方小太郎到烟台,严密监视北洋舰队的行踪,以作为日本舰队争取海上主动权的第一步。宗方小太郎从汉口到达烟台后,接受日本驻华武官井上敏夫海军少佐的指令,两次在威海潜入北洋舰队基地侦察,获得大量第一手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