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刊登了《浦东机场打车为何都要说“去川沙”》,揭秘浦东机场打车的“潜规则”。报道刊发后,引发读者热议,不少司机师傅也打来电话诉苦,讲述规则带来的烦恼。运管部门表示,正筹建统一监管平台,有望通过GPS轨迹回放等技术辨别长短途业务。
司机反映标准不一
司机顾师傅和丁师傅都表示,不同的调度员对目的地是否属于短途业务范围说法不一。顾师傅的客人要去华夏东路川沙方向,但调度员就是不给短途票。后来询问了其他调度员,才拿到短途票,耽误了客人时间。丁师傅则称,有客人要到周浦,调度员不给短途票,也是询问了其他调度员后才发的。
司机朱师傅则反映,调度与短途票领取窗口间也存在衔接沟通问题。他说曾经接了一个客人,对方要去的惠南镇属于短途范围。乘客上车后,调度让司机往前开到指定窗口去拿短途票。但到那儿之后,窗口工作人员却说对讲机中调度并没有报他这辆车的车号。他只能下车返回调度员处询问,还把乘客也叫了过来作证。之后,两人再走回窗口处取票,整个过程耗时很长,连客人都很生气。
明确短途业务范围
还有司机表示,如今机场附近高架通畅,以前较远的目的地,现在走高架也很快就到了:“我来回张江只要45分钟,三林只要52分钟,全程不超速。类似这些地方,是否能加进短途业务范围内呢?”
对此,市运输管理处表示,行业管理部门于2009年就浦东国际机场出租汽车短途业务行驶区域专门发文,明确始发浦东国际机场,向南至拱极东路—拱极路,向西至下盐路—川南奉公路—周祝公路—七灶—南六公路—妙境路,向北至龙东大道,向东至远东大道—A1—东港公路范围为短途业务行驶区域。此外也明确,短途业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目的地在短途业务行驶区域,二是行驶用时一小时内返回浦东机场。2009年之后,该范围没有拓展过。
但出租车业内人士表示,就算不超速,司机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开车,精神压力会加大,危险系数必会增加。因此,乘客应保护自身安全,不建议配合司机拿短途票。
“目前公司内部对司机都建有诚信档案,不管超速还是骂人,被投诉了都会记入系统,司机收到两张黄牌就会被劝退。”对方表示。
有望通过GPS识别
对于人工发放短途票的制度,不论是运管部门还是机场调度方面,都表示该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激励驾驶员进机场疏运乘客是发挥积极作用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然而运管处也承认,针对目前短途票采用人工发放机制存在的弊端,行业管理部门与浦东国际机场交通管理中心正在积极研究方案,市交通委也正在筹建出租汽车行业统一监管平台。届时,将有望通过车载GPS轨迹回放等技术来辨别长短途业务,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从而进一步规范行业相关制度,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对此,机场的出租车调度管理企业也表示,很希望采用机器识别的方式来避免基层管理上的矛盾,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出租车公司的调度平台。同时,若采用机器识别还能有效辨别克隆车,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