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访韩国国宝级大叔崔岷植
~~~——访韩国国宝级大叔崔岷植
~~~——访韩国国宝级大叔崔岷植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派专业户变身民族英雄
——访韩国国宝级大叔崔岷植
张艺
■ 《鸣粱海战》剧照
  本月12日,韩国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鸣粱海战》在我国全线公映,这部片子创作了韩国观影史上的记录,其观影人次达到了韩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远超《阿凡达》,而这部片子的主演,就是韩国“国宝级大叔”崔岷植。

  崔岷植的名字后面不但跟着一连串的牛片,也跟着一连串的牛奖,从《生死谍变》《醉画仙》《老男孩》《亲切的金子》,到《哭泣的拳头》《看见恶魔》《新世界》《超体》,崔岷植拿遍了韩国大大小小的演员奖项。

  近日,这位擅长演反派的韩国大叔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网络采访。

  反派专业户

  10年前,看完朴赞郁的《老男孩》,崔岷植立刻成为记者的心头好。沉郁稳健的气场、令人惊叹的演技、逼真狂放的情绪,把一个心理扭曲、充满暴力倾向的复仇者刻画得入木三分。放眼望去,崔岷植演的角色中大多是反派,最近在《超体》里和斯嘉丽·约翰逊的对手戏,让大多数中国观众记住了这张狮子般的脸。

  对于自己“反派专业户”的名头,崔岷植开起了玩笑:“很多演员都不太喜欢反面人物,没办法,我也是为了工作嘛。”不过他话锋一转,表示自己对反派角色有着与大家不一样的理解。“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其实坏人往往也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有些人可能是生下来就带有那种基因——比如暴力,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成长环境所迫,还有些人可能是为生活的压力。我常常试图去理解他们,关注这个群体。”

  使命感驱使

  然而,在《鸣梁海战》中,崔岷植却摇身一变,从反派专业户一跃而成韩国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在韩国人心目中,李舜臣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在《鸣梁海战》中,他用12艘战船击败了日本的300多艘战船,令人心生敬意、热血沸腾。

  谈及为什么要接演这样一个角色,崔岷植表示因为“一种使命感的驱使”。“李舜臣将军在韩国是一个伟人,能接到这样的角色是我的荣幸。通过表演,我体验到了李舜臣将军的生活和人生,我希望能把自己感受到的伟人拿去和观众一起分享,同时也通过我的表演把伟人呈现给观众,这是我作为一个演员的使命。”

  中国应自信

  近年来,中韩影人的合作在不断加深,从《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的特效团队,到这几年的不少青春爱情片里,都有韩国影人的身影。然而,《鸣粱海战》在韩国的狂热,反衬出中国电影在英雄片上的尴尬。如今,韩国、美国都有了自己的英雄电影,但中国人自己的英雄在哪里?

  崔岷植表示,自己之前也通过一些电影感受到了中国的包容、大国风范和领袖风范:“大家作为中国观众和中国电影人,应该有强烈的自豪感、自信心、要齐心。”           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教育
   第A34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5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A3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A38版:专版
   第A39版:新民俱乐部
   第A40版:演出
   第A41版:新民健康
   第A4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4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4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汽车周刊
   第B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3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3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3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挑山女人》下基层开拓新“戏”路
反派专业户变身民族英雄
争议多过预期 被指不够流行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20反派专业户变身民族英雄 2014-12-17 2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