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孩子,这也是老上海
邵 宁
  邵 宁

  上周六带女儿去看了中福会儿艺新排的儿童剧《小巴腊子流浪记》,看完了,发现眼角有泪。

  这是一出比较另类的儿童剧,既不是讲述小狗小猫公主王子故事的童话,也不是校园题材的戏,主人公是一群解放前的流浪儿。主角“小八子”的原型来自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剧中的分吃浆糊、勒紧裤带回忆美味、拉黄包车、学剃头等场景,让所有的成人观众都想起了那部耳熟能详的漫画,笑得前仰后合。而小八子在墙上画妈妈、想在妈妈怀抱里睡觉的场面,却催人泪下。舞台上出现的沪语童谣、弄堂游戏、各种叫卖声,也勾起人们对老上海的回忆。

  老上海是什么样的?这里所说的“老上海”,特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近年来,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提起老上海,就是风花雪月、灯红酒绿,洋房别墅里有演不完的家族传奇、黑帮喋血,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永远为爱痴狂、意乱情迷……那个年代被有些人认为是“上海最好的时期”,甚至“租界”一词也登上了房产广告。

  而《小巴腊子流浪记》的另类,则在于为孩子们再现了另一个老上海。舞台上多次听到流浪儿说“肚子饿”“冻死了”,9岁的女儿问我:“那时候真的那么苦啊?吃浆糊啊?”看到小八子在校门口想上学却被看门的赶出来,她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不会了,现在是义务教育。”我告诉她,是真的,那时还有比流浪儿更苦的孩子,童工;那时还有大片棚户区,很多人一家几口挤在一间房子里;那时能过好日子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才有了后来的新中国。

  当然,尽管吃尽了苦,舞台上孩子们的生活并非没有亮色,因为任何时候总有友谊,有爱,有希望。比如流浪儿的抱团取暖,比如师傅、师娘对小八子的关心,再比如宋庆龄创办中福会对流浪儿童的关爱,还有“少年强则国强”的朗朗读书声,都让人觉得温暖而励志。

  这是一部值得上海每个小学生都看一遍的儿童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教育
   第A34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5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A3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A38版:专版
   第A39版:新民俱乐部
   第A40版:演出
   第A41版:新民健康
   第A4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4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4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汽车周刊
   第B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3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3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3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罚丁书苗25亿意义深远
孩子,这也是老上海
期待教育改革推动个性回归
中央公园的马车
清洗“墨宝”
高铁动卧,让它飞一会儿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孩子,这也是老上海 2014-12-17 2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