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的新注解——
长宁区打造安居宜居乐居的美丽家园
袁玮
  生活富足、精神富有、安居乐业,是每个居民对“家”的完美诠释和向往。让居民安居宜居乐居,长宁区将一桩桩实事工程做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也做到了他们的心里面。

  安居

  古时的陶渊明期待“房舍俨然,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从古至今,住有所居总是承载着太多的民意诉求和民生期待。人人安居无疑是“中国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长宁区为辖区居民打造自己的“美丽家园”。

  旧区改造 居民住进“美丽新家园”

  去年,长宁区全部剩余成片旧改地块启动并以高签约率生效,在全市中心城区中率先提前两年基本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旧改任务,实现了对长宁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承诺。今年,长宁区一手抓零星地块的全面启动,一手抓结转基地收尾腾地。截止目前,剩余的旧改零星地块均已经启动签约并生效,其中8幅基地签约率达到100%。尤其是镇宁路405弄基地更是仅仅用3天就达到了100%的签约率,仙霞路115号地块仅用2天半就签约生效。这体现了旧区居民对征收新政的理解和信任,也是长宁推行“阳光征收”,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征收政策始终一以贯之的成效体现。

  2014年8月4日,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但在这一天,长宁区今年第一批启动的镇宁路465弄、镇宁405弄、云雾山路551弄、昭化路4幅旧改基地,在签约期内实现两幅签约率100%,另两幅签约率超过97%。这对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来说,意味着安居的梦想又真切地近了一步。而这些数字的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镇宁路465弄经办人朱明辉一组里有一户居民,因为摸号摸在很后面,轮到他们签约的时候,原本看中的房子已经没有,索性不签了。朱明辉一组觉得该户没有签约有点可惜,不断坚持动员该居民参与签约。在第一轮次的最后一天下午的时候,朱明辉作了最后努力,但是居民说自己在常州,赶不回来。后来,派出所民警说这位居民有一位干妈,原来是做征收的老法师,可以找她帮帮忙。于是经办人立即打电话给这位老人,请求帮助做说服工作,老人同意后,征收事务所立即派司机去接老人来到基地。该户居民听到自己的干妈也已经在基地上等着,马上从常州往上海赶,到基地已经晚上8点多了。朱明辉马上做居民工作,加上他干妈也在旁边劝说:现在的征收和以前的动迁不一样,房源定死的,如果你现在不挑好房子,等到最后,更没有中意的房子了。居民于是挑了另外的房子,愉快地签约了。

  云雾山路551弄基地有一户居民住宅的产权人在坐牢,征收的协商工作需要到监狱里去谈。街道、司法等部门主动与监狱领导联系,并陪同经办人一起前往。按照政策,该户所有的货币款加在一起不足200万元,第一次去谈的时候,产权人开口就是要500万元。由于产权人服刑时间较长,对征收新政了解不够,思想上一直认为,做了钉子户拿到的越多,所以怎么样也讲不通。家人去做工作,他的教导员也一起做工作,但是产权人固执己见。最后,为了不让该户错过签约期,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经多方协调,通过在公证监督下,由女儿、哥哥、姐姐三人共同签了一份承诺书,由他的女儿代为签了这份征收补偿协议。

  长宁区115街坊旧改征收项目是长宁区今年最大一块旧改征收基地,也是今年最后启动的一个旧改征收项目。为做好115街坊旧改征收工作,长宁第二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有限公司进行了周到的调查摸底和细致准备工作,仅仅用2天半的时间,居民签约率就达到85.12%,标志着115街坊旧改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正式生效。这一速度刷新了长宁区乃至上海市旧区改造房屋征收的新纪录。旧改基地居民说,现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政策深入民心,征收政策透明,操作阳光公开,长宁区的旧区改造为我们老百姓所思所盼,切实解决了我们的居住困难。

  综合整治 小区旧貌换新颜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年久失修,小区环境及设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为让旧小区的环境得到实质性提升,让旧房屋的使用功能得到全面改善,长宁区自2008年起实施旧小区综合整治,确定了“穿衣、戴帽、换胆、改水、整区”的改造内容。5年多来,长宁区已安排了314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基本消除了老旧住房屋顶、外墙破损渗水,上水管铁锈、红虫,地下排污管堵塞污水外溢,电线老化、负荷差等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整治之后的小区道路破损、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基本消除,小区面貌大为改观,综合环境得了明显的提升。

  虹欣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公房小区,房屋陈旧、结构老化、公共设施不足,要使这样的小区重新焕发活力,谈何容易!在虹欣小区的综合改造方案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千方百计提升寸土寸金的小区各项设施的综合功能。在绿化地带利用斜坡改建而成的停车位,既不影响绿化,还一下子解决7个车位;改造的新体育健身场地,无论外貌还是内涵都有了彻底的改变,不仅变“洋”气了,而且内在功能实现了多样化,既有儿童乐园,又有老年健身设施,兼顾了各种体育活动的功能,市民对此赞不绝口;虹欣小区的信报箱过去安置很不合理,这次改造全部移至门内嵌入式造型。尽管以上工程总体上是针对公共场所和房屋的公共部位,但在施工中,对于生活在小区内确有困难的孤老,施工单位征求居委会意见,对孤老房屋内损坏的地方进行了修复、修整,帮助这些有特殊困难的孤老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宜居

  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更顺心、更放心的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绝非图外表光鲜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长宁区政府的执政理念。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推进宜居社区建设,让老百姓住得更舒心、生活更开心,就是让长宁的居民分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方式。

  “家门口工程” 小项目显大实惠

  让居民在家门口得“实惠”,长宁区打造宜居城区。该区通过统计征求意见和建议发现,群众反映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都是些家门口的事儿。因此,长宁区因地制宜开展“家门口工程”,包括实施绿化补种、无障碍坡道修建、楼道扶手维修、新增楼道休息椅和信报箱等一批居民身边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目前全区206个“家门口工程”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共涉及资金1600万元。

  华阳路172弄2号-22号是联建公房小区,因为房龄较老,房屋内天井的污水管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老化脱落问题时有发生。底楼的住户更是饱受污水侵扰,天气潮湿的时候,霉味、臭味弥漫在整个楼道。因为历史原因,小区没有物业,无人管理。长宁决定以“家门口工程”为契机,重新排纳小区天井排污管。现在,走进小区,再也不用捂着口鼻快步躲进房间,底楼的阿姨老伯们还能高高兴兴地在夏夜搬个小凳摇着蒲扇,坐在天井里纳纳凉了。新华路720号交通公寓的老人们也是格外高兴,因为期盼已久的大楼无障碍通道终于建成了,大家都说,“家门口工程”真正把实惠送到了老百姓的“屋里相”。交通公寓虽然只有85家住户,但60岁以上老人就有90多人。大楼出入口离地面有11级台阶,老人们每天都为进出大楼而发愁,迫切希望有一条无障碍通道。通过“家门口工程”,不但修缮了一条崭新的无障碍通道,小区两个出口的大门也被附带修饰一新,旧车棚也得到了整修加固。

  改造污水管、建设无障碍通道……这些居民区的“小事”成了区里建设的大事。“家门口工程”好就好在让居民区自己定项目,尊重居民意愿,让居民自己参与进来,各取所需。正是因为把群众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所以哪怕这些工程大部分都是几万元的项目,有些甚至只要几千元,但居民却纷纷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接下来,长宁区将继续推进“家门口工程”,规范“家门口工程”项目从征询、申报、实施到后续管理的每个环节,编制《长宁区“家门口工程”操作手册》,力争将“家门口工程”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实事办好、办实,办成群众满意的工程。

  “夜公园”开放 晚间休闲好去处

  夜色渐浓,白天的喧闹渐渐退去,但长宁各公园里人气依然不减。夜幕下的中山公园里,有结伴做健康操的,有和朋友散步、慢跑的,也有三五成群下棋的……丰富的休闲活动让公园气氛显得依旧热闹,到了晚上七八点,来的人更多。

  周女士家住华阳,附近的中山公园自然成了她和家人晚饭后出门活动的好去处,她常和家人在环境清新的公园里锻炼身体,或是和熟人聊聊家常。周女士说:“自家小区里,活动地方毕竟有限,不如在公园里自在。”还有许多白领,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才有时间到开放的夜公园里跑跑步、散散心。不少在这里运动的市民表示:“在公园里活动,空气更好一些。”

  近几年,长宁区域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7.29平方米,居市中心城区前列。随着人们对自然空间的需求日趋强烈,同时,也为了让市民更多享受到长宁绿化提升带来的好处。

  长宁将深化夜公园开放列入今年区政府的实事项目之一。长宁区直管的11座公园已经全年开放夜公园,每晚开放均延长时间至晚上21点,成为目前全市唯一全面开放的区县。另外,部分绿地如凯桥绿地、华山绿地、延虹绿地、虹桥公园等为24小时开放。

  长宁区在开放夜公园的同时,一边也在不断完善后续的管理工作。政府首先出资“补齐”了监控系统、灯光等等各类硬件设施,为公园管理方提供支持。同时,邀请街道、公安等职能部门为夜公园管理做支撑,街道派出志愿者,公安增设治安点等,每晚夜公园均有值勤人员在公园内巡逻,便于及时发现、制止隐患。最先开放的一批公园,制定方案初始就征求周边居民的意见建议,并与常驻公园锻炼的游客建立了常态联系。为确保游人的安全,公园根据居民提议设立警示标志,增设了照明灯光,还在湖边设围栏等防护措施。一些公园为了配合夜公园开放,将原来的“应急式”设施,逐步转变成了“全年式”设施。针对市民的文化需求,部分夜公园绿地如延虹绿地、中山公园还先后举办了露天电影巡展活动。同时,为了提供更多便民服务,管理方在夜公园补齐了一只常用药品箱、一把雨伞、一张交通指路图等“十三个一”的全套便民服务设施。

  乐居

  乐居,包含着一种人文关怀。长宁区政府始终关注着辖区居民的内心体验,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感受到温暖、富足、温馨,舍不得、离不开。

  文化配送 满足个性需求 

  每年,长宁区都要向居民配送公共文化资源,区公共文化配送中心配备专人,整合各项资源,制定了年度配送菜单。所有演出均以菜单方式配送到社区、园区、商区,得到了各方的踊跃点单。

  以百姓的需求为导向,真正做到文化惠民。区文化局事先会充分听取社区百姓对于文化产品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产品。同时根据去年配送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和反馈,筛选了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内容保留在今年的配送产品中。为保障经费的落实,长宁区还建立了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按照上年预算足额拨付。今年区财政划拨360余万元用于区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主要内容包括优秀文化艺术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区,“创艺周末”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艺指导员,区送欢乐艺术团巡演等。据统计,今年的优秀文化艺术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区达106场次,“创艺周末”广场文化活动18场次,通过社区电影节等活动配送电影150场次,区送欢乐艺术团在新年和暑期为社区居民、工地、癌症俱乐部、敬老院等弱势群体带来演出30场次,同时还为184个居民区活动室配送万元书报杂志。今年以来,通过区级公共文化配送全年受益人次约320多万人次。

  今年,长宁区还将新建20个社区影视厅作为重要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区文化局与新华院线、上海文建音视器材有限公司合作,为各社区配套、完善电影播放硬件设施,配送电影影片资源,以数字化播映方式,为居民提供良好舒适的观影体验,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免费观赏到时下流行的高清画质的经典影视剧、戏曲等,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弱势群体看电影难的问题,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华阳街道潘东居委会等20个文化活动室被列为第一批“社区影视厅”试点单位。

  体育生活圈 共享健康生活 

  今年长宁区体育局以构建30分钟体育生活圈为抓手,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突出“便捷”,长宁加快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的延安体育中心和外环400米林带体育主题公园。将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到“十二五”末,将建成由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延安体育中心、400米林带体育主题公园组成的长宁内、中、外三环区域市民体育中心,基本满足居民出门30分钟即可到达综合性体育中心健身。长宁区每年推进市政府实事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社区公共运动场、健身苑点示范点、小区健身点和健身小广场。目前,长宁区已建11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4条百姓健身步道、3个百姓健身房、8个健身示范点、386个社区健身苑点、6个健身小广场,结合1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居民小区活动室,以及全区54所学校体育场地向周边居民开放。基本实现居民出门5-10分钟到达就近健身场地。

  区体育局还从2012年起探索体育设施进楼宇,在有条件的楼宇开展楼宇健身房和屋顶运动场建设。截至目前,分别在新华、仙霞、华阳、程桥、北新泾街道和临空经济园区的商务楼宇建成1个屋顶运动场、5个健身房、1个户外健身点。通过设施建设的增量,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场地作用,提高公共体育设施服务能力。

  在提供体育基本服务中,长宁区注重加强科学性的体育指导,让市民免费享有健身技能指导、参加科学健身活动、体质监测、获取科学健身知识。建成区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并设立流动测试队为没有站的街道、楼宇配送移动式仪器,开展上门服务。成立区市民体育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健身气功、飞镖、广播操、太极拳、踢踏舞、健身操、瑜伽等30余项体育技能培训。此外,还开展体育配送服务,每年结合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配送篮球、羽毛球、拍、乒乓球、飞镖、篮网等。

  智慧城区 “一键式”享便利

  “智慧城区”是长宁区的一张“名片”,近年来,长宁区通过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的规模应用,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的智能化水平。2011年至2014年,长宁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数字惠民项目13个。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自助健康体验馆、网上图书馆、网上生活服务中心的建设,覆盖了长宁居民中各年龄段各层次的需求。

  “十二五”以来,智慧社区在各领域的全面推进,让长宁百姓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方便与快捷。不仅如此,长宁还探索将多种公共服务资源整合集结在一个平台,用“一云多屏”的服务模式,将共享的资源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向居民推送。也就是说长宁居民无论通过手机、电视还是社区的智慧终端都可以查询和使用各类公共服务信息。这种多途径整合、多途径发布,使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得到最大化,同时能使受益面最大化。

  在“智慧长宁”移动服务门户(APP)上,包括学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普、体育健身、交通出行、幸福养老、求职就业、民生服务和旅游资讯等9个应用板块。网球场预定、停车位查询、就业岗位查询等9项运用实行了交互的互动应用,相关方把数据实时发布,使用者可以实时查询运用。同时,“智慧长宁·乐e生活”网上社区服务中心已先行在江苏、新华、仙霞三个街道试运行。网上社区服务中心将全区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以及志愿者服务资源纳入一个平台,服务内容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其“一键式”服务不仅大大缩短服务路径,简化了服务流程,且“轨道化”的实时管理更能让百姓体验到“主动关爱”的幸福感。

  查询的渠道不仅有手机,还有电视和居民区内的智慧终端。在东方有线数字电视和电信IPTV上,长宁推出了“智慧长宁”频道,共设菜价信息、交通出行等13个一级栏目、39个二级栏目。在部分居民区内,矗立在小区公共场所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屏,定期更新17种报刊和42种杂志,同时还根据区域不同另开设更有针对性的所属社区最新动态。据统计, “智慧长宁”电视频道上线运行至今不到一年,累计访问人次超过42万次,累计页面访问量超过113万次;移动服务门户(APP)和单项互动应用累计下载量已超过2.3万次。长宁居民正用手指为智慧社区的建设“点赞”。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图视绘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目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连载
   第A30版:阅读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演出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8版:专版
家的新注解—— 长宁区打造安居宜居乐居的美丽家园
新民晚报专版A25家的新注解——
长宁区打造安居宜居乐居的美丽家园
2014-12-18 2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