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在一些地方被抵制了。上海的圣诞,仍不疾不徐闪烁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宗教和商业互瞟了一眼,相安无事。“平安”毕竟是大家共同的祈愿,不管在哪一天、哪个节。
上海的文艺圈,这一天若有所失。老演员仲星火走了。他用银幕上厚道的笑容、专注的天真,温存了从前那个情感粗粝的年代。这一天也若有所得。马革顺一百岁了,中国合唱指挥泰斗级的老先生,学生们为他用干净的歌声、发黄的照片以及红色的圣诞卡祝寿,老先生抢过话筒,为大家奉献“图片说明”:看到,这张我在美国留学的照片,衣服是红色的,于是“文革”中我被当成“红衣主教”批斗了很久……大家都笑。
老先生本来一直眯着眼,要睡着的样子。合唱一起,他登时被魔杖点着了一般,整个人活泛了,眼眸精光四射,还在轮椅上打起了拍子,在要起高潮的时候,用力把手向上示意拉升、再拉升……活了一个世纪,经历了太多苦难,马老不离不弃地做了一件事:合唱指挥。
还有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百岁老人,吴清源,不久前刚刚远行。他的那件事,是围棋。吴清源说,“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有日本棋手很不服气,说没觉得吴清源有多聪明,不明白为什么老输给他。这精神因素是什么?一语道破,就是“无为,无我,无欲”的纯净与专注,什么诱惑都干扰不到,都干扰不了,把眼前这件事想到极致,做到极致,把天赋的那点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眼前”就做成了“永恒”。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天只想一件事,沉浸在“无我”的专注境界,再普通的智商也会被魔杖点亮,让生命像圣火一般燃烧,惊世骇俗。这“一件事”彻悟之后所带来的充盈丰沛,让人生圆满自足,拥有哲学意义上的崇高通透与求道得道的满足感。
有多少人做得到呢?现世诱惑太多,名利、权欲,各种贪念执念,把人生切割得支离破碎,像吴清源、马革顺所追求的纯净,还有立足之地吗?
只一部小小的手机,就把我们的时间零碎肢解了。有个叫冯尼格的美国作家,写过一部科幻小说,说为了追求智商平等,未来世界发明了一种微型干扰器装在高智商者耳中,每隔几十秒钟,它就嘟嘟响起,中断任何思考。没过多久,高智商便荡然无存。好吧,现在手中这部手机,各种微信提示音、APP信息提示音、淘宝打折推送,时不时响起,和冯尼格的干扰器并无二致。也许,过不了多久,大家就安于同样的弱智了?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吴清源、马革顺这样的“性痴者”,在不远的将来,是否会像广陵散般成为绝响?歌德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我们骑上了各种飞灰般的“驽马”,却丢掉了足以安身立命的、最壮硕的千里马……
马年就要结束,“马天民”也彻底“休息”了,所幸,我们还有圣火般继续燃烧的百岁马革顺相陪。百年以后,还会有“吴清源”和“马革顺”这样的性痴者,继续纯净着、温存着后人的生命吗?
这真是个让人难受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