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说黑话是一门“学问”
高 兴
  高 兴

  张涵予说他特别喜欢演杨子荣,这快成他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小时候看《智取威虎山》时,被里面那些黑道里的对话深深吸引住了。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

  这些天,随着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大热,年轻一代也对土匪黑话感起兴趣来。

  仔细看(别说听了)黑话,不解释的话,极难看懂,更别说学了。张涵予能够把杨子荣这个角色演绝,最大的成功不是他的“烟熏妆”,而是他在说黑话对暗号时的发音、节奏、神情。

  一百个演员演杨子荣,会有一百种表达。说个故事。当年演样板戏时,一次,一个地方团里的“座山雕”一紧张,把“脸红什么”说成“脸黄什么”,“杨子荣”只能把“精神焕发”硬生生吃下去,临时换成“防冷,涂的蜡”。“座山雕”接着问:“怎么更黄了?”“杨子荣”回:“天太冷,多涂了一层蜡。”这反应也是够快的。

  我们看了当茶余饭后的笑料,可当时,这关系到能否打入土匪内部取得对方信任,当真是性命攸关。现实生活中,出生在山东的杨子荣,在东北与三教九流混了十几年,加上他智勇双全,才算过了语言关,混入土匪老巢。

  黑话全世界都有。不过,当“黑话”放到国家层面,档次当然就要高一层了。二战时,美国人夜行军时,一般喜欢问历史题,什么“美国第三任总统是谁”。如果是德国人冒充的,这一慌,是怎么也想不起托马斯·杰弗逊的。

  时钟拨到我们这个年代,由于通讯高度发达,需要用一种语言去确认身份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每当听到“H”与“F”都没分清楚的人说他是“中国联通客服”时,我就觉得好笑——不好好学普通话的骗子,怎么可能是好的电讯诈骗犯呢?

  今天,黑话更多以文字形式存在于文艺作品中,而怎么说,怎么说得地道,随着评书艺人越来越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未来,黑话更多的价值,可能还是在于它是研究某个地区某个时代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一种手段。一个字:说黑话是门学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阳光天地
   第A1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一版要闻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拿悲剧证明自己正确太冷血
说黑话是一门“学问”
解决问题岂能总在路上
那棵大白菜
临时欠编
“领导高度重视”过犹不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说黑话是一门“学问” 2015-01-06 2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