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解决问题岂能总在路上
姜赟
  近日,编辑部收到一封实名举报信,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乡伙力伙村的几位村民。一是控诉早先举报的村委会主任贪占公款,虽被查处证实,乡纪委做出了“退还处理”的意见,但村主任逾期并未“退还”。二是反映当地相关部门推诿扯皮,尽管有旗委书记的批示,该案依然在相关部门之间“踢皮球”,迟迟不见下文。从最早的实名举报之日算起,已两年有余。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作风建设始终坚持抓铁有痕、一锤接着一锤敲。然而也要看到,公然置群众反映于不顾的做法虽然不大有了,但“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情况还不少;“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少了,但“踢皮球”“事难办”的情形依然存在;口头表态“及时查处、认真调查”的部门多了,但类似“调查永远在路上”的情形时常碰到。对于这些现象,群众称之为作风建设中的“软钉子”。

  硬钉子好拔,软钉子难除。就像伙力伙村村民的“举报遭遇”,你说有关部门没查处吧,人家有批示有意见,至于查处结果群众满不满意,执行是否到位,就另说了。你说相关部门不重视吧,人家“还在调查”,言外之意,别来干涉,请你尊重甚至信任一级组织。这也正是碰到软钉子的无奈:没人为软钉子负责。如果说,硬钉子扎在党的肌体上是如芒在背,那么软钉子就如鲠在喉,其危害更加隐蔽,不易引起重视。恰是在这些看上去认真处理、实际上敷衍塞责的转圈中,群众的心被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了,而前期作风建设的成果也会被消减,进而产生“臭鱼腥汤”效应。(姜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阳光天地
   第A1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一版要闻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拿悲剧证明自己正确太冷血
说黑话是一门“学问”
解决问题岂能总在路上
那棵大白菜
临时欠编
“领导高度重视”过犹不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解决问题岂能总在路上 2015-01-06 2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