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购的文化取向
陈甬沪
  陈甬沪

  双休日,几个老同学相约来到刘君家。他的客厅、书房空隙之处堆满着大小不一的纸包纸盒,有的开启露出物品,更多的还是原封不动。寒暄间,门外又在叫收快递的。施君与我相视一笑,媒体曾经报道的网购达人,今日在老同学家拜识真颜。

  见我俩打量着包包盒盒,刘君拉开了话闸。2012、2013年“双11”“双12”都没有抢购到某国产的套锅,2014年终于如愿以偿。老同学你们知道吗?这平时要3900多元,“双11”只需1958元,我只不过算是上了个夜班就搞定,你看那厚度那光泽度那科技含量,食物烹饪后的味道就不一样。刘君眉飞色舞,是那么的快意适意得意。尽管他已到了“奔六”之年,可智商、情商一点也不比“80、90”差,时尚,时髦,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施君问,套锅这么光鲜,还没有用过吧?你这几年都买了些什么?嗨,哈哈!刘君拿出购物清单。我们目瞪口呆:他简直把百货商店搬回了家,抑或可以办个“低价或折扣物品博览会”。此刻刘君的网购经验介绍与诉说,我已无兴趣聆听,思绪转入那疯狂网购的背后。

  时下有多少像刘君一样的网购狂,点物下单快递到家,几周不验货,几月不拆封;买时最冲动,到时也激动,用时少感动,过时不行动而当“垃圾”的又有多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有不少同事享受“双11”时通宵达旦“抢购”之乐,有些同事取快递几乎没一天消停过,却不鲜见。当网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这就成了不可阻挡的潮流。社会的进步,大凡由工具、由科技带来的,必然不可逆。如何不被驾驭而有效运用,这也是一门学问。比如,施君也网购,我也偶尔网购,但网购的物品肯定与生活中每天所需有关。施君说,米、油、酱、酒,肉、鸡、鸭、蛋等,有品牌可辨识,超市网购送货上门,省力省时更省钱,实在方便。我的网购内容很特别,凡是所需,而社区及商区难觅,则上网搜索购买,所购都能物尽其用,但凡便宜的,只要非所需,绝不被折扣、优惠绑架。

  文友曾倾诉并期望能挽回儿子的本真,他那宝贝年三十有五,但“宅”的是宁可“失恋”,决不“失单”,就如某写字楼挂着的“不怕失恋,就怕失单”的广告语,结果对时尚男之举,我等个个束手无策。当然也有成功案例,比如某“剁手族”,悔悟购物初爽,看着账单,面对多余大于需要的物品懊恼不已,而后“痛改前非”。某网购达人自嘲:自诩弄潮儿,专觅低价货,怂恿惟利图,囤货百千件,一堆无用品,品位全扫地。

  网购给生活带来便捷必须肯定,经营者瞄准电子商务,并以战略目标“高度”占领“市场”也无可厚非,偶尔用低于成本价扩大影响也会事半功倍,但一味以低价的“经营之道”,培育并引领的文化价值值得探讨。诚然,社会上总有一些人“贪小”,这是常态,如果大部分“染上”那就是病态。社会的进步理当更加尊重商品所固有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而“生产经营者”自珍,由此释放的价值取向不仅会让“消费者”理解,更会尊重。是否如此?最近有媒体搞“我的网购故事”有奖征文,但愿能释放正能量,让“网购”惠及你我生活的同时,亦能陶冶情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8版:移民热点/新民教育
网购的文化取向
终生难忘的生日
育儿观念不同时
“撒尿小子”
大德必得其寿
围城
“免费餐”的故事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网购的文化取向 2015-01-14 2 2015年01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