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5年01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封杀”赵本山
张晓然
  张晓然

  前几天有微信称,各大视频网站接到广电总局通知,所有赵本山的影视作品都下线处理。也就是说,要将赵本山“封杀”。就在人民群众睁大眼睛等着本山大叔终于“出事了”的“好戏”时,当晚,广电总局予以否认,本山传媒官方微博亦对此作出回应,表示“赵本山涉黑被抓”、“作品被封杀”等诸多传闻均是谣言。

  一位艺术家或者一位艺人,如果真的触犯了法律,可以依法起诉、审判;他或她的作品如果出现了不符合现行法律或文明道德规范的内容,在公开发表、演出、播出前,可以严格审查。之后发现,亦可令其做出修改。但没必要随意“封杀”。轻易“封杀”一位艺术家,不仅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而且这种在文化艺术界推行“一言堂”的做法,也缺乏将存有瑕疵的艺术家及作品交给观众、读者去评判的应有教育意义。

  当然,现在看“封杀赵本山”是某些好事者的谣传,但不也体现出一些现行文化领域管理的习惯思维吗?有问题?封掉。看不惯?冷藏。传言往往折射出某种真实状况。

  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有不少草根文化、东北乡土文化的亮点,譬如甩手帕,踩高跷,男女青年情窦初开充满泥土味的幽默对唱,以及对农村封建愚昧风俗的讽刺等等。但演出也的确存在不少庸俗、低俗的段子。台侧伴奏的小乐队成员,基本是台上主要演员讽刺挖苦的对象,什么“老婆和人偷情”“和小姨子上床”“色诱顶头上司”等等荤段子是主要话题。台下观众老幼不分,看了哄堂大笑,影响很差。可不分等级的“二人转”演了那么多年,不见有部门严格把关。如果批评赵本山传播低俗文化,有关文化管理部门也应负责任。要真是爱护这样的草根艺人,就不应袒护他。

  作为中国草根艺术的代表人物,赵本山对民间艺术的发展,多年来确实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难以一概抹杀。关键是,平时该引导、该管理时无人搭理,一有风吹草动,马上想用行政权力和手段予以“封杀”者大有人在。事实上,无论是纵容,还是封堵,都不是有利于文艺繁荣的好办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8版:移民热点/新民教育
街道办事处核心是为民“办事”
“封杀”赵本山
机器时代
警惕“新衙门作风”蔓延
朋友圈 圈朋友
贪官的父与子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封杀”赵本山 2015-01-14 2 2015年01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