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交通部前不久表态支持专车服务,上海市交通委有何反应?
黄晓勇:上海严格按照交通部的要求,鼓励专车服务平台与正规的租赁企业合作,但坚决打击私家车投入运营。现在查处的专车都是私家车,即使车主与汽车租赁公司签了合同,也并不能改变其私家车的属性。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私家车不允许运营。从乘客安全角度考虑,私家车和营运车辆的年检要求不同,营运车辆要求5年即报废,而私家车没有报废时间限制。另外,私家车不需要缴纳国家税收,运营成本低,但这样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
记者:目前对专车的查处是通过什么方式,有没有查过专车服务平台有多少私家车?
黄晓勇:既有道路上查到的,也有接到出租车驾驶员举报查到的。专车服务平台不愿意向我们开放后台,这就不讲社会责任了。
记者:专车运营平台和部分乘客认为应放开出租车牌照管理或增量,交通委认为可行吗?
黄晓勇:政府对出租车的数量必须管理,从避免道路拥堵考虑,上海市私家车也在不断增长,可利用的道路资源已经非常有限,小型汽车不可能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一个城市配备多少辆出租车,是出租车载客里程的利用率(载客里程除以行驶里程)决定的,超过70%则说明出租车运力紧张,上海这个指标是63%,还没有到达65%的临界点,因此不需要投放过多的运力。另外,不能把高峰时期的应急需求作为全天的标准来衡量是否应增加运营车辆。
记者:市交通委接下来对专车管理有什么举措?
黄晓勇:第一,严查私家车从事客运;第二,大力发展公交优先;第三,我们也在研究客运市场的细分,考虑高于出租车层面汽车租赁服务的试点,专车就是预约出租汽车服务性质,去年交通部也曾发过一个预约汽车服务规范的文件。
记者:试点会考虑和专车公司合作吗?
黄晓勇:他们不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的车辆是有资质,要交税费的,他们用了正规车,营利空间就会缩小。 本报记者 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