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老战士施平的传奇人生(1)
包汉中 汪祥云
1941年施平在苏中抗日根据地
  ◆ 包汉中 汪祥云

  百岁老人施平,1911年出生于云南,早年领导学生运动,1938年入党。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历经风雨,见证历史,有着不一般的传奇人生。(本文摘自《上海滩》2014年第11期、第12期)

  赴京请愿

  闯入国民党代表大会会场

  施平,原名施尔宜,1911年出生于云南省大姚县城内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父是进士,祖父是贡生,父亲家道中落,降为城市平民。施平幼年时读书成绩甚优,深受老师赞赏和父母疼爱。外祖父是私塾老师,不许女儿读书,但女儿深知知识的重要,常用心听书生诵读,日久竟能将四书五经背诵出来。施平小时候熟读四书五经,就是由母亲口授的。小学毕业后,母亲决心送他到昆明上中学。大姚城内,当时还没有出过一个中学生,母亲把重振家业的希望寄托在施平身上。

  1926年初,旧历新年刚过的一个早晨,施平背上行装,脚蹬草鞋,肩负家人和乡亲的期待,告别了大姚。20世纪20年代,云南没有一寸公路,百姓也没有见过汽车。大姚到昆明近600里距离,全是山区小路。施平徒步8天才进入昆明。1926年2月,年仅15岁的施平考进了昆明有名的承德中学。此时,第一次大革命浪潮席卷昆明,施平很快融入了新的环境和新的群体,经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群众组织——“青年努力会”,并担任宣传队长。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承德中学以及昆明学生立即走上街头,公开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施平忍不住心中的悲愤,快步走上讲台发表演说,并高呼“打倒新军阀蒋介石”的口号。

  大革命失败后,施平被迫离开昆明。他一路漂泊,历尽艰险,取道越南河内,再由水路经香港、上海至南京,于1931年考进了金陵大学。是年秋,又在杭州转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浙江大学是著名的高等学府,施平决心努力攻读,日后为国家建设服务。但是,他的梦想很快被1931年突然爆发的“九一八”事变的枪炮声所打破。施平和同学们愤怒发问:东北的30万军队哪里去了?蒋介石的100万军队干什么啦?为什么不抵抗?大家一致意见,要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当月下旬,浙大农学院率先成立了“农学院学生抗日会”,施平被选为农学院学生抗日会主席。随后,浙大文理学院和工学院也相继成立了学生抗日会。接着,浙大牵头联络召开杭州市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代表会,举行全市学生游行示威,沿途群众也纷纷加入学生游行队伍。学生游行示威变成了杭州市全市人民的抗日行动。

  游行示威以后,学校恢复了上课,但东三省国土继续沦陷,中国军队仍不抵抗。同学们目睹国家危在旦夕,浙大和全市各校学生会领导人决定赴南京请愿,直接向蒋介石面谏抗日要求。11月下旬的一天早晨,施平等浙大学生会领导人和全市学生会的代表共2000多人,乘火车奔赴南京。当天下午,队伍到达南京车站时,得悉国民党代表大会正在中央大学礼堂举行,蒋介石等都在那里。施平等主席团成员决定一律不吃不喝不休息,立即快步跑到中央大学会场,要求面见蒋介石。队伍尽管遭到阻挡,但当局被迫让请愿队伍进入会场坐下。10分钟后,蒋介石从台后走出来向大家“训话”。他长达一小时左右的讲话,大意是:国防、外交这些国家大事是政府的事,政府会管的。学生的责任是把书读好,学好本事,报效国家,闹学潮是不好的。他还说,你们都是浙江人,浙江是文化礼仪之邦,西湖有岳王庙,供着岳武穆,你们要学习岳武穆,学习他的“先安内后攘外”的原则,你们提出的要求,我晚上派人来给你们答复,等等。当天晚上,蒋介石派国民党中央委员张道藩代表国民党政府到学生住地,对学生主席团成员答复说:你们要求对日宣战,要求蒋委员长立即北上指挥,现在他决定马上就要北上,你们的要求已经得到圆满答复,要立刻返回。学生代表中的一部分受骗了,第二天就走了,另一部分(包括浙大农学院全体学生)要看到蒋介石北上才返杭,坚持了两天,也被迫回了杭州。

  不怕开除

  敢与蒋介石当面叫板

  自从“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紧逼,国民党步步退让,只有几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到了1935年,华北也处于危急状态。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2月10日,浙江大学学生冲破不准学生自行召开大会、不准成立学生会的反动禁令,自行召开了响应和支援北平学生抗日救国的全校学生大会。大会决定施平担任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12月11日,各校学生冲破了特务的阻拦赶到会场,举行全市学生大会。施平为大会执行主席。接着进行了浩浩荡荡的示威游行。学生大会变成了杭州市全市的抗日救亡大会。在全市学生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成立全市学生联合会,施平当选为市学联主席。此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学生的控制加紧了。

  12月16日,北平学生再次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一六”爱国游行示威运动,对杭州市学生运动鼓舞很大。杭州市学联秘密召开了一次执委会,决定占领火车站,乘火车到南京去逼迫国民党抗日。由于学校里暗藏着特务,冲到南京去的消息走漏了出去,国民党浙江省宪兵司令在19日下午带着武装特务到浙大警告学生,必须放弃占领火车站去南京请愿的计划。但是学生们决定不管宪兵司令怎样恐吓,占领火车站去南京的决心不变,同时也警惕到夜里反动派可能来抓人,所有学生会的负责人都要改换住地。果然不出所料,半夜,国民党军警冲进了学校,搜捕学生会成员,当晚捕走学生会执委12人,施平化装隐蔽躲过一劫。

  浙大为支援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而掀起的杭州学潮,对蒋介石是个巨大的打击。特别是浙江靠近南京国民政府,又是蒋介石的家乡。因此,蒋介石把浙大的学潮视为心腹之患,心头之痛,一心想把浙大的学潮压制下去,并决定亲自出马到浙大向学生“训话”。

  蒋介石到校的前一天,教育部发来电报说学生施尔宜(即施平,学生会主席)和杨国华(学生会副主席)发动学潮,打乱学校教育秩序,应立即开除学籍。1月20日,蒋介石带着省宪兵司令、市警察局长及随从来到浙大校长会客室,召见施平和杨国华。蒋介石面对施平开门见山地说:“施尔宜,你发动学潮,破坏学校正常秩序,你要马上恢复学校秩序,恢复上课。”施平回答:“我们抗日救亡,要求政府抗战,要罢免校长郭任远,是爱国爱校的,是全校同学的意见,要我恢复上课,我办不到。”蒋介石打断施平的话,大声吼叫:“你是学生领袖,领袖说的话,下面就要服从。”施平再次明确说:“我办不到。”蒋介石见施平不服从,进而威胁、恐吓。此时,有人进门说学生都到大礼堂了,请蒋“训话”,蒋即借此下了台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广告/好吃周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专版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4版:广告
宋庆龄与她的保健医生
第一商会
百岁老战士施平的传奇人生(1)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百岁老战士施平的传奇人生(1) 2015-01-15 2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