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我数学不好
吴 强
  吴 强

  看到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关于“单独两孩”政策一年情况的发言,油然而生膜拜之心:“我数学不好,你不要骗我。”

  根据报道,原话大致如此:截至2014年底,近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基本符合此前专家的总体判断。当时专家预期的峰值是一年度不超过200万孩子出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专家”的高级黑。预期数字最高200万,实际为一半,居然还“基本符合”。这尺度,不比武媚娘小。要这样说,至少从100万到200万这个区间内,都是“基本符合”的。准此,理财经理们肯定都要笑了:实际盈利腰斩吹嘘的预期盈利,但“基本符合”!

  不纠结“基本符合”吧。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认为:“全国各地公布的数据都显示,‘单独两孩’家庭申请数量远远低于预期,这说明政策制定时的预测是与实际情况脱节的,要及时调整政策方针。”这一“脱节”在专家只是数字预测的失误,在不少当年有心、但被禁止数年后无力,只能放弃生育想法的“单独”夫妇来说,可能难以弥补。

  4年多前,2010年12月,我曾写新民随笔《何不从宽?》,针对人口计生委官员表示“放宽到城镇户口一方独生可生二胎,‘意义并不是很大’”提出建议:在放开和不放开两可时,不妨选择放开,因为“对被‘从宽’的每一对夫妻、每一个家庭,都是弥足珍贵、无可替代的人生经验和意义。他们的权利应当得到保障。”现在看来,那些丧失生育二胎机会的夫妇,无疑成了专家不靠谱预测的牺牲品,要是能早放开,多好!

  预测这件事,当然难。预测对,显不出作用;预测错,却会有伤害。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举过例子:预测一场台风将要造成重大损害,结果因为大家提高警惕,做好准备,没有造成大损害,那么,这个预测究竟算准还是不准?

  不管怎样,预测兹事体大,还是希望有关专家、有关部门,能够真当回事。要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个个数字的差别,数字后面都是活生生的人和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广告/好吃周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专版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4版:广告
对“守摊”干部要用“下马”威
我数学不好
滑稽的滑板鞋
“软钉子”到底卡在了哪里?
城中好高髻
恶意揣测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我数学不好 2015-01-15 2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