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那句“需要真相,还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很适合再翻出来咂摸一下,因为当前发生的一些事,跟这句话实在是相当符合。
前不久,一则“四川西充200余村民联名欲驱离患艾男童”的报道在网上炸开了锅,很多媒体纷纷转载,说是在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写“联名信”的方式,欲将村里一名患有艾滋病的8岁男童坤坤驱离出村。网上甚至有视频为证,在一间灯光暗淡的民房里,村民正召开一场“特殊会议”,要将坤坤驱离出村。有图有视频,由不得人不信。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同住在一个村,是传染不了艾滋病的。驱离一名艾滋儿童,不仅不厚道,而且很残忍。于是乎,很多城里人、知识精英和网友,都显示出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和知识优越感,在网上不断转发和批判村民的“愚昧与无知”,可事实上呢?
有杂志调查发现,村民们压根就没有把坤坤“驱离村庄”的意思,只不过是几名记者为了“帮助坤坤找到好的赞助机构”,搞了一个策划。
此前网络、媒体上批判得义愤填膺,其实正是从骨子里相信村民肯定会联名驱离坤坤,这种念头,恰恰迎合了他们关于“农民愚昧与无知”的偏见。孰料现实和他们想的不一样,有人摆出事实、查出真相,批判的矛头扑了个空。
如今,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向现实妥协、以势利处世的人不少,由此也导致人们戴着有色眼镜打量眼前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总是以先入为主的成见,去进行充满对立情绪和恶意的揣测,有点“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意思。况且,通过网络的“放大效应”,这种揣测不断转移延续、层层加码。大家好像是在主张道义,其实有时候还是犯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毛病。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其结果是喜剧性的。但被策划者利用、推动这个喜剧的力量,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戾气在生长。
再拿前些天西安凤城医院医生手术台旁自拍事件来说,事实是医生们经过了7小时的艰难手术后拍照纪念,拍照前还征得了患者同意。但迫于舆论压力,医院被通报批评,涉事医生受到处罚,分管副院长被免职。医生的行为是否妥当,不是不可以讨论,但医疗领域弊端丛生,很多怨气都转嫁到了医生身上。不少人对医生成见很深,似乎只是为了等待一个契机,来印证心中那个早已成型的想法:医生果然是没人性、没医德。
在法律上,“无罪推定”一直是一种追求目标,因为“有罪推定”很容易产生冤假错案。那么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尤其在网络上的传播来说,类似的恶意揣测,不也是一种“有罪推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