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口‘肠梗阻’拆了,我们长期以来的心病也消了。”在东余杭路拆违现场,一位老居民动情地告诉记者。由于小区内公共区域狭小,又是老旧居民区,这幢“公字”违建堵在弄堂口,居民进出及自行车、电动车等停车难问题特别突出。“堵路更堵心”,更让居民们困扰的是,这些“公”字头违建成为了一些居民肆意建违的“挡箭牌”,它们的拆除,对躲在其“身后”的私人违建也起到震慑作用。经过约谈,周边多处私人违建也将于近期自行拆除。
负责拆违工作的街道城管科科长韩阳告诉记者,辖区内类似的“公字”违建存量多,面积大,多数存在了几十年,由于历史因素错综复杂,拆除难度非常大。去年年初,“公字”拆违成为全区拆违工作的重中之重,街道经过调查排摸,确定了40处(“公”字违建)的拆除目标,截至去年10月底,已拆除存量违建近7000平方米。
据介绍,由于历史原因,经营性的“公字”违建大都在弄堂口、小区内、马路边上,既阻塞通道带来安全隐患,又造成周边环境问题。提篮桥街道在拆除“公字”违建后,“重建环境”成为了重点。在去年7月拆除了位于舟山路的3处违建后,街道积极回应居民诉求,出资对拆后的弄堂口安装上铁门,保障小区安全;修建地坪保证畅通,粉刷了墙壁、补种绿化,周围环境焕然一新,并与居民、居委会商议后,修了一个自行车停车棚,解决了小区内非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
街道相关部门表示,在之后的违建拆除后将继续按照“拆除一处、靓丽一片”的目标,充分听取周边居民意见,或是修建小花坛、或是设立健身器材、或是打通交通要道,还居民一个洁净的环境。
通讯员 沈春琛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