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那些写诗的年轻人
夏琦
  夏琦

  夏午,是上海的一位80后。她住在青浦,工作,带孩子,并且写诗。夏午,是她写诗用的名字。

  最近突然像神话一般红了的,是另一位女诗人,余秀华。我反对叫她脑瘫诗人,但为诗为诗人加一个名头,已经成了近年来的风气,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打工诗人……莫不如此。脑瘫诗人这样带着弱势的组合方式,似乎响亮过简单的“湖北诗人”。当然,在很多有名头而诗烂成笑话的诗人面前,余秀华是不一样的,很多人惊叹,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

  余秀华的博客上,最新的几篇阅读量都上了万。但往后翻几页,阅读量和评论都直线下降。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赞叹,但没有耐心多读几页她的诗。余秀华要出诗集了,当然能卖得好,但买回去之后有多少人能通读,我很怀疑。莫言得诺奖后买的书,有多少人还没拆封?

  如今有一种时髦的笔法,写杜甫、写李白、写王维,都用今人的口气,生生把古人拗出当代的感觉。这样写读来亲近,但若要增进对诗人的了解,倒不如用林黛玉教香菱的法子——“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读一百首老杜,读一百首李白,自然知道他们有什么不同。

  回到夏午。她说,用笔名写诗,是因为写诗于她而言,是一种隐秘的激情,是一个人的事,她并不特别想让周围的人知道。如果这诗写的,让同道中人鼓个掌,那是意外之喜,为了意外中的意外,欢喜中的欢喜,这样写下来。夏午的身边,也有些女性,一边烤着面包一边写诗,一边养着花一边写诗,一边工作一边写诗。就像余秀华,此前也已经默默地写了许多年。这一点,跟狄金森生前的安静的确有相似之处。她们,都未必喜欢被当作娱乐人物对待。

  说到狄金森,不论恰当与否,借用她的一句诗吧:“诗人们只把那些灯点亮,他们自己,退场。”让诗人退场,让我们,读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申城社区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06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金市汇市
   第B08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2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4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创业钱途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名表
   第C04版:饕餮
   第C05版:饕餮
   第C06版:潮流
   第C07版:妆容
   第C08版:珠宝
破除司法“指标迷信”
那些写诗的年轻人
外国的孩子
清除网络管理中的“木马”
“聚宝瓶”
谁动了编剧的奶酪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那些写诗的年轻人 2015-01-23 2 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