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在建4个轨交项目约65公里将进入建设高潮,11号线迪士尼段全线轨道贯通,12号线西段、13号线(长寿路站~长清路站)全线结构贯通,9号线三期东延伸和13号线(长清路站~华夏中路站)全面开工建设。其中,11号线迪士尼段、12号线(七莘路站~曲阜路站)、13号线(长寿路站~长清路站),预计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开通试运行。
今年还将有5号线南延伸(东川路站~南桥新城站)、8号线三期(沈杜公路站~汇臻路站)、9号线三期东延伸(杨高中路站~曹路站)、10号线二期(新江湾城站~基隆路站)、13号线(南京西路站-张江路站)、14号线(封浜站~桂桥路站)、15号线(顾村公园站~紫竹高新区站)、17号线(虹桥火车站站~东方绿舟站)、18号线(场北路站~航头站)等9条新线相继投入建设施工。根据初步计划,5号线南延伸、8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17号线有望于2017年底建成通车试运行;10号线二期、13号线(长清路站~张江路站)有望于2018年底前建成通车试运行;14号线、15号线、18号线有望于2020年底前建成通车试运行。
不少网友呼吁,轨交新线的规划与设计应更加放眼未来、通盘考虑。事实上,新线规划与设计已在吸取老线的“教训”,例如18号线,在近期发改委批复的工程可行性报告中明确,18号线建成后,将采用目前上海地铁主流的6节编组A型车,同时,开通初期配车已经达到50列(300辆),这是近年来多条新建、在建线路初期配车的峰值。这主要是考虑到18号线要担负起支持五角场城市副中心、航头大型保障住房社区等重要区域的开发建设,增强网络换乘功能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