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天,我想起了母亲
萧自景
  萧自景

  一清早,我到古镇朱家角写生。虽是寒冬,人气仍然很旺。游人摩肩接踵,美味飘香空中。我穿过老街,跨过放生桥,沿着河岸边走边看边勾画,竟不知太阳已经西斜。

  寒风刮来,手冻得不听使唤,忽然感觉午饭还未吃。不远处,有老汉卖豆腐花。热气腾腾的豆腐花,可充饥,又暖身。我赶紧收工走过去叫了一碗,再买两块油墩子,坐在矮凳上美滋滋地享用起来。

  随后,穿过石拱桥,来到村头高大的银杏树下一座亭子里稍事休息。风小了一些,我从包里拿出果汁,一边喝一边翻看写生稿。这时,一位老太太慢慢向我走过来,为的是讨要塑料空瓶。我猛一抬头,发现这位身材瘦小、眼窝深凹的老太太极像我的母亲!母亲离开我们十多年了,只有梦中才见到她。眼前似梦非梦,老太太慈祥而凄凉的目光,让我的心隐隐作痛。老人家应该在家享福了,为什么还要出来拾荒?呵,是老太太闲不住呢,还是想挣点零用钱?我立即起身,将瓶子递了过去。老太太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接过塑料瓶,转身慢慢地离去。

  返程的公交车上,我想起了极像母亲的老太太,母亲的往事又一幕幕地涌现在我的眼前。

  20多岁时,我参军离家四年没有回来,母亲对我日思夜想。有次母亲和妹妹在吉安的街上,看见一个当兵的,以为是我回来了,竟尾随在后,跟了很长的一段路。

  我念小学的时候,正是粮食十分紧缺的时期。每餐,母亲把锅里仅有的一点米饭盛在我们的碗里,而她自己却吃青菜杂粮。到了冬天,母亲买来许多手套抽纱后织成纱衣纱裤给我们穿。兄妹多,但每到过年,每人准有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为了子女,母亲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在我记忆中,她从来没有休息,没有为自己添置过新衣服。每天,母亲裹着头巾在地里劳动,晚上伏在油灯下纳鞋底或缝补衣服。

  在农村,最难要数当门户了,门户当得不好,主妇要被人闲话。过年我们家只有很少的食物,母亲既要给我们解馋,还要调算正月里人来客往的招待。成群的儿童来拜年,个个要施万茶,要有花生、瓜子、薯片甚至芝麻糕、状元红等。从初二到元宵,远近的亲戚来了,那要招待酒饭,至少四荤一素一汤。我不知道这些东西母亲是怎么变出来的,只记得父母亲的筷子从来没有沾过鱼肉。

  后来生活有了改善,但她教育我们不要大手大脚,好日子要当作穷日子过,不可“寅年吃光卯年粮”。母亲的教诲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里。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的传家宝。

  母亲去世后,我打开她的衣柜和木箱,除了针线盘,还有整整齐齐地叠放着的我们小时候穿过的旧衣服和鞋袜,那上面一块块补丁分明记载着母亲对孩子们的爱。这些无价宝我都珍藏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慈善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旅游资讯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旅游资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回家
最后关头看职业操守
慈父多毁儿
那天,我想起了母亲
三言两语记
“偷学”
今宵灯谜
老式火车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那天,我想起了母亲 2015-02-10 2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