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村晚”只有10个节目,为了能上“村晚”,浦江镇的文化团队铆足了劲。一些文化团队的成员说,不管能不能上“村晚”,一个人有才艺有爱好,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
“是音乐改变了我。”世博家园十街坊居民郭桂莹以前喜欢搓麻将,瘾头还很大。参加合唱队后,她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郭桂莹说:“没想到,声乐班让我恢复了青春,也重拾了年轻时的兴趣爱好。”合唱团每周活动三次,每次辅导和排练要4个小时,她一次不落。音乐让她恢复了青春,人的气质也随之提升。如今,郭桂莹的先生也在她的带领下参加了合唱队。
昨天上台前,化了舞台妆,穿上演出服的郭桂莹很得意地让记者猜猜她的年龄。“音乐能陶冶情操。我练声乐后,举手投足都不一样了,而且平时也注意形象了。”郭桂莹说。每周排练后,回家要“温习”,郭桂莹忙得没空搓麻将,“已经很长时间没碰麻将牌了。”
浦江镇的癌症康复俱乐部也成立了演出团队。他们编排了扁鼓舞《红色娘子军》、女声表演唱《癌症病人唱心曲》;创作了葫芦丝独奏《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大家还学习传统的沪剧段子到镇剧场、敬老院、医院、各村、居委表演。他们说,能不能上“村晚”无所谓,健康的文化生活让他们有了精神追求。
2013年4月清明前夕,一场飞来的车祸让“爱侬浦江”文化团队成员计银芳痛失爱子。一夜之间计银芳白了头发,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看着布置一新的儿子的新房,计银芳痛断肝肠。刚发生灾难的那段日子,计银芳怎么也不肯离开家门,每天面对着儿子的遗像默默流泪,看着一向开朗的计银芳一蹶不振的样子,“爱侬浦江”的兄弟姐妹们一有空就到她的家里陪她,安慰她。怕她呆在家里想不开,大家就鼓励她走出家门。两个多月后,在伙伴们的劝说下,坚强的计银芳重新出现在文化活动现场。如今,计银芳已能坦然面对老年丧子的痛苦。她说,是团队的这帮兄弟姐妹让她走出了阴影。
基层文化建设,真正的主角是百姓。浦江镇党委书记吉玉萍说,2011年起,浦江镇借鉴央视的“我要上春晚”活动,结合浦江镇是一个农村城镇化的新镇,每年开展一次 “我要上村晚”浦江镇优秀群文节目展演征选活动,这个活动受到了广大浦江人的喜爱。今年的“我要上村晚”由新成立的浦江镇文联承办,旨在用快乐和谐的文艺形态展示幸福浦江的文化建设正能量。
通讯员 李爱兰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