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申报意向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居多。例如,陕西提出,积极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新模式,以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为契机,扎实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筹建申报工作。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加快兰州新区开发建设这一目标时同时指出,“积极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地处边境的吉林和广西也对自贸区有了进一步的表态。吉林省长蒋超良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了“申请设立吉林自贸试验园区”。西南部的广西则提出,“着力做好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
事实上,关于第三批自贸区名单猜想,业内普遍分析,自贸区如果进一步扩围,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最匹配的区域和节点城市最有可能获批。在第二批自贸区获批之前,就有媒体分析称,首个内陆自贸区将在陕西与重庆之间产生,陕西(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的获批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城市战略中心执行主任罗天昊撰文指出,自2008年以来,国家推出了数十个国家级战略,几乎所有的省区都被纳入国家战略之中。这种国家战略大跃进的轨迹,也与国家寻找新的增长极、实现全面崛起的轨迹合拍。同样,自贸区是中国深入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转型,并最终完成市场化改革的最大抓手。改革逐步呈现出发散式的局面——不再是沿海到内陆,而是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破局者。他认为,自贸区不是试点模式,而是普惠模式,第三批自贸区预计将呈现天女散花之势。
但据媒体报道,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近日表示,中西部地区城市在短期内获批自贸园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粤津闽三地从起步到见习至少需要两年。见效之后,再总结经验看是否需要在中西部设立自贸园区”。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