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不受政策影响
去年4月15日,静安区教育局在其官网上发布了《静安区教育局关于2014年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静安区各公办小学从去年开始建立对口入学新生数据库。与此同时,从2014年开始,静安区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这一政策一出炉,就被家长们评为“史上最严”入学新政。
“这就意味着,一套用来入学的房子,五年内不能再用第二次。”静安区教育局有关人士昨天对记者说,此举主要是为了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引导孩子就近入学;不过,家有二孩或者双胞胎的家庭并不受到这一条件的限制。
“疯狂”学区房降温
实际上,近几年来沪上各区“学区房”炒作逐年升温。在静安,几所知名小学的学区房流转速度远远超过其他房屋,不仅房价节节攀升,随之而来的还有“入学难”的问题,名校对口生源逐年上涨,班级一扩再扩也难以容纳。
位于海防路的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静教院附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近年来在家长中拥有不错的口碑,周边的学区房更是炒得火热。校长张人利说,这几年学校对口生源逐年递增,一方面来自于正常增加的对口小区适龄入学儿童,另一方面房产频繁转手导入的生源也在猛增。“陕西路海防路口,甚至有一家房产中介专门干起炒作静教院附校学区房的生意,挂出静教院附校学区房‘专卖店’的招牌。”
然而,去年静安区“每户5年内只享受一次入学机会”的新政执行后,疯狂的学区房炒作悄然降温。张人利说:“新政虽然严格,但也得到了社会包括家长们的认同。加上二胎、双胞胎等不受限的政策配套,确实减少了故意的、过度的择校。”记者调查也发现,学区房“专卖店”也因此悄然关门了。
让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以前,家长的做法是拿户口对口的学校做‘保底’,再去外面择校。万一没被心仪学校录取,就退回原籍。这样造成了不少混乱。”静安区教育局有关人士坦言,去年该区推出的人户分离统一报名、统筹分配的方法后,让教育行政部门更容易对生源进行管理。
静安区市西小学地处静安寺街道。据校长蔡骏介绍,现在,该校拥有上海户籍的学生约占60%左右,学校去年起也开始试行人户分离入学招生。“相邻的曹家渡街道是大型的居住区,生源较多。因此,人户分离的学生中,许多都是经由教育局统筹安排,根据‘就近原则’,从该街道调剂过来的。”
蔡骏坦言,无论是“满5唯一”,还是“人户分离”等招生细则,都是为了防止房产商炒作“学区房”,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但光靠政府出招能否解决一切问题?“一方面,优质资源需求仍是紧缺的,需要教育部门做好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给家长开拓学校展示、校园开放日等更多的渠道,让家长们了解各个学校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孩子发展的,才能真正遏制‘择校’。”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