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0时,国际顶级刊物《科学报告》(Nature自然杂志子刊)在线发表来自上海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虽然服用左炔诺孕酮并不增加异位妊娠风险,然而一旦避孕失败,在同一周期内异位妊娠的风险大于宫内妊娠。交大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黄荷凤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的这项发现,强调对于使用此类避孕方法需要提供明确指导的重要性,以及保证女性充分了解使用紧急避孕药相关的风险。
1998年始左炔诺孕酮在我国正式作为非处方紧急避孕药应用,其防止非意愿妊娠的效果已得到公认,既往国内外大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试验数据表明,其安全可靠并不增加异位妊娠发生。随着更为广泛的使用,使用紧急避孕药之后出现宫外孕的案例也时有报道。为了研究宫外孕风险和使用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联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松江区中心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和松江区妇幼保健院6家医疗机构,在两年时间内分析了超过7000位中国妇女,当中包括了宫外孕患者,正常在子宫内怀孕的妇女和没有怀孕的妇女。
课题组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对2411例异位妊娠病例、2416例宫内妊娠及2419例非孕妇女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表明,服用左炔诺孕酮并不增加异位妊娠风险;然而,一旦避孕失败,在本周期内异位妊娠风险明显高于宫内妊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是未服用紧急避孕药的5.29倍。而且同一周期内,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再次有不保护性生活,或者再次性生活后重复服用左炔诺孕酮的怀孕者,异位妊娠风险增加。
“这可能是服用紧急避孕药的时刻,若是在女性排卵前,能抑制卵泡发育,起到避孕作用;若不巧是在排卵后,不但不能起到避孕作用,紧急避孕药中的高效孕酮能降低输卵管动力,导致胚胎在输卵管内运输延迟或停止,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文章第一作者,国妇婴主任医师张健指出,有关紧急避孕失败后异位妊娠风险因素的猜测,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