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搬年货
许桂林
  许桂林

  进了腊月,也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我们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也就热闹了起来。商店、超市里人头攒动。各类促销的广告、彩旗迎风飘舞,时不时地还会有零星的鞭炮响起。菜市里更是熙熙攘攘,鸡鱼肉蛋、蔬果瓜菜,人们在里面挑挑拣拣,讨价还价,真的是好不热闹。这就是所谓的办年货了。这种时候,空气里就充满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年味儿。

  最早的“年货”据记载应该是一种驱赶凶器的神器。里面放的是一种叫作“年”的凶兽的肉。逐渐地演变成了今天各类的祭祀品和吃喝玩乐的过年享受。在这样的氛围里,我自然也不能免俗。但我的办年货,从七十年代初插队到安徽至今四十多年了,却是在“搬”年货。每年的回上海探亲,几乎都是大包小包,气喘吁吁,把安徽宿州的土特产往上海搬。

  那年月,真的是什么都搬过。在农村插队时候,搬红芋干、高粱面、玉米面、花生、黄豆、香油什么的,有时还可能搬一大块生产队分得的猪肉。那年月,什么都要票,上海也不例外,所以带回去的东西看着很多,累了一路,到家后亲朋好友一分也就寥寥无几了。虽然少,亲朋好友依然是感谢不尽。

  后来进了城,生活一年一年地好起来了,每年过年还是往上海“搬”年货,但品种却是年年都有了提高。农产品基本不搬了,代之以麻油、花生、粉丝之类的宿州的土特产。依然是气喘吁吁的,累了一路,到家后亲朋好友一分,也一样的寥寥无几。大家感谢着,却少了往年的兴奋,都说,以后别带这些东西了,又重又累的。这些东西上海也有的!

  真的,我每年要“搬”的年货是越来越难挑选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上海的家人对我搬的年货再不像当初那样的稀罕了。我后来就试着搬一些上海没有的而我们当地特有的产品。比如符离集的烧鸡、夹沟镇的香稻米、栏杆镇的牛肉、大店镇的卤兔肉、汴河镇的咸鸭蛋,甚至华夏的白酒等等。一开始上海的家人倒也品尝得津津有味,但很快就会对我说,以后不要再搬了啊,这些东西上海的超市里菜市里都买得到的!一开始我还不相信,后来跑了几个上海的大超市,还真的在里面发现了符离集烧鸡和夹沟的香稻米!

  尽管如此,每年春节我回上海,总还是想着搬些年货回去。我对自己说,一年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吧?!于是我什么都不搬了,就带些宿州高滩或者包庄产的青萝卜、包装好的沙汤料、还有一些酱豆子什么的。出人意料的是家人及左邻右舍们对青萝卜是赞不绝口,说是又甜又脆,可惜每家只能分一两个。他们也不怕我太累了,嘱我以后过年回来多带些,说上海滩吃不到这样的萝卜。我就说,你们吃不到的东西多着呢。比如一种知了猴,学名叫“蝉”,我们的方言叫着“喋了猴”,是一种高蛋白低脂无公害的高级营养品,饭店里动辄要卖上百元一份,是一种所谓的贵族菜。可是当我带回去后,家人或朋友们看着盘子里金黄色的“喋了猴”,往往吓得没有一个敢动筷子,怀疑这个真的能吃吗?!

  又要到羊年了。又要过春节了,又要回家了,我就想着,我还能给上海的家人搬些什么年货呢。儿子却多次在电话里说,什么都别带,你带着钱就行了,现在可不是过去了,什么都买得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评论·随笔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焦点
   第05版:上海新闻
   第06版:上海新闻
   第07版:上海新闻
   第08版:上海新闻
   第09版:社会新闻
   第10版:社会新闻
   第11版:中国新闻
   第12版:中国新闻
   第13版:新民资讯
   第14版:国际新闻
   第15版:国际新闻
   第16版:上海花城
   第17版:上海花城
   第18版:春节娱乐
   第19版:春节文化
   第20版:文化新闻
   第21版:体育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广告
   第25版:新民旅游
   第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28版:阳光天地
   第29版:夜光杯
   第30版:夜光杯
   第31版:阅读/连载
   第32版:财经新闻
神州壮游发想
神聊
晨读抄
搬年货
上海祥德路的老房子
“妈牌”江都菜
敬亭山
心之舞蹈(外一首)
新民晚报夜光杯29搬年货 2015-02-17 2 2015年02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