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就流行去饭店定制年夜饭了,但我依然推崇在家吃年夜饭,而且是吃江都土著“妈牌”年夜饭。
不光年夜饭,我家一年四季都只有老妈一个人掌勺,而且她也是上班族,不是全职太太,光这一点,就能把她所有缺点给弥补了,只剩勤劳主妇光环。以前看过汪曾祺的写吃散文,大概意思是说愿意给别人下厨烧菜的,不会是坏人。家里日子最紧的时候是我和姐上大学期间,那时我学美术,学杂费更贵。两个女孩的大学学费一交,家里的存款几乎都没了,爸妈的工资刚打卡,就都汇款给我们当生活费了。等我们毕业工作了,妈松口气说,有次老爸把工资转账给你俩的时候,兜里就只剩三十块钱,打了半辈子的麻将都自动戒了。听到这话,我觉得很惭愧,可就算这样,老妈也能在每年除夕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基本是一年中的“家庭满汉全席”,她的爱好和追求就是认真且隆重地过好年轻人通常觉得麻烦和头疼的传统节日。
我家年夜饭虽然不如饭店的摆盘那么精致,可冷热菜条理清晰明朗,老妈在厨房一喊“来人啊,都出来给我端哪!”马上,爸、姐、我三人就宫女伺候格格吃饭似的一个个往返穿梭于厨房与饭厅之间——端盘子,先上八到十碟子冷盘,分别是猪耳朵片、香菜拌醋海蜇、酱黄瓜与萝卜丝、牛肉片、咸鱼片、切片松花蛋、手撕咸鸡肉、手撕咸鸭肉、地方土特产昭关盐水老鹅和邵伯香肠,有时,还买点儿“隔壁”镇江的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之一:镇江肴肉来装盘,因为冷菜过于丰盛,怕浪费,我们都大声疾呼,叫老妈不要再烧菜了,她不答应,必须再烧好几样像样的热菜,还说过了除夕不宜动刀,不管是菜刀还是剪刀,必须初一吃到初五,所以只能任由她继续“炒作”下去,烧够五天的美食才罢手。热菜大致有:青椒虾仁炒松子玉米粒、蒜叶牛肚、红烧带鱼、糖醋排骨、鸡蛋卷烩竹笋鹌鹑蛋、羊肉炖胡萝卜、江都狮子头、荸荠茄汁鸡丁、青椒牛柳、香干炒芦篙……有些菜吃了之后我们评价不高,老妈就撤了这菜,来年换个花样。当然,最最不能少的是传统江都人家在年夜饭桌上都会出现的两样菜——平安菜和路路通。平安菜是清炒豌豆嫩叶尖,江都话豌豆不叫豌豆,叫安豆,用意就是吃了会一年到头平平安安;路(百)路通是清炒水芹菜(管状),吃了很多油腻的荤菜,来两口爽口润泽的水芹菜,绝对好吃!
蹄子汤太油腻,通常我们吃了年夜菜都要来一碗榨菜三鲜汤结束这顿饱含母爱的年夜饭!
十日谈
我家的年菜
童年在外婆那里,我就闻这样笋干烧肉的味道,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