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异乡人,纷纷踏上了回城的道路。然而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年轻的医护人员却放弃了回家过年团圆的机会,春节假期内坚守在岗位上。因为有了他们,新春佳节里,近百“羊宝宝”安然降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早春的温暖与幸福。
昨天,走进第一妇婴保健院的产科病房,产房门上挂着的小玩偶十分温馨,但现场依然一片忙碌,病人或家属的询问声此起彼伏。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唯有服务台的窗户上贴着的窗花和对联透露出节日的气息。
“我们这里基本是没有节假日概念的。”产科护士长余慧告诉记者,“节假日里,我们这里的床位基本都是满的,值班人员一刻都不能放松,和平时没什么区别。”
在科室的护士队伍里,她的资历算是最老的,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每年春节,她都会主动申请值班。“很多年轻护士家都在外地的,一年到头不容易,医护团队中就有很多上海本地的护士主动出来替班,尽量让外地小朋友能够回家。”余慧补充道,“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六,像新生儿科的护士洪玲、陆子茹等外地的年轻护士,都主动坚守岗位,不回家过年,让大家都很感动。”
余慧说,从帮新生儿洗澡、整理病房、对母乳进行喂养指导、到术前、术后的健康指导,护士们每天紧绷着神经,处于应急的状态。但即便如此,她和医院的医护团队还是会面带微笑,尽量为病患和病患家属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希望准妈妈、新妈妈们在医院里,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产科病房护士王雪璐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去年春节一样,王雪璐今年整个春节假期依然在医院度过。今年27岁的她,4年工作期间只回去过3次,而且都不是过年期间。用她的话来说:“过年工作早已成了常态。”
“除夕开始是12个小时的班,随后大年初一也还有交接班。年夜饭就在食堂解决的,食堂那天的伙食很不错,有盐水鸡,还有鱼。”对于王雪璐来说,春节在医院度过一点也不孤单,因为有很多同事在一起工作、过年。
挂念她的父母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千里迢迢从东北来到上海陪她一起过年。初一下班后,王雪璐抽空陪父母去南京路玩了一圈。
这几天,第一妇婴保健院的产房护士潘雪娇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单位,匆匆吃了点东西,补足体力后就钻进了产房。她的家远在甘肃省天水市,今年过年她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选择了留在产房,迎接新生命。整个春节假期,产房总共迎来了近百个新生命,而潘雪娇几乎一直在岗位上“轮轴转”,坚守了整个假期。
她说,作为一名助产护士,每天都在迎接新生命,这样的欣喜是很多职业都体会不到的。不过对于她和同事来说,最好的礼物是所有在这里生产的孕妇母婴平安,当然春节期间也不例外。看到产妇平安生产,听到婴儿出生后啼哭,对于助产师而言是最大的欣慰。 本报记者 陆常青
心愿卡
余慧: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理解和体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他们身体健康,平安喜乐,医院的同事和病患们一切顺、顺、顺。
王雪璐:希望身边的亲友们能够身体健康,开心快乐。明年和家人一起能够吃到老家的饺子。
潘雪娇:祝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希望新生的小宝宝们健康平安。
背景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医院护理团队有护士570人左右,其中新上海人有50多人(主要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护理人才),她们来自五湖四海,北至哈尔滨,南至云南、贵州。整个护理队伍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为广大妇女婴儿提供优质服务。在产科、妇科、新生儿科、乳腺外科等多学科的护理学科建设中,成果颇丰。获得全国品管圈大赛二等奖,助产士咨询门诊获得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第三届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多人次荣获“三八红旗手”、“明星护士”称号,还获得多项创新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