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27事件”的教训
就眼前而言,对于尉文渊和上海证交所来说,则是如何避免引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保证这个市场的存在。
这件事的现状和后果其实在当晚,不仅惊动了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部门,还直接惊动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甚至惊动了中央。上海证交所副总经理刘波,当天下午从北京回上海。当晚就赶到市政府,向领导讲解国债期货交易、加息的市场意义、国债期货市场的由来和存在的问题、当天所发生的情况和万国证券的行为将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接下来又马上赶到北京,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汇报,并寄希望中央能顾及市场的影响,改变或部分改变贴息的决策。所以,在当晚接下来的时间,上海市政府和上海证交所连夜召集万国证券公司领导和当事人会议,准备应付第二天可能出现的挤兑情况。
据滕伟多年后接受笔者访谈时回忆,2月23日晚上,他再一次陪同管金生随上海市证管办领导去市政府。当时滕伟仗着自己年轻,斗胆代管金生向市领导表示:“这个事确实万国证券有过错,但如果市政府不出面协调解决的话,万国证券倒闭,可能会引发证券市场连锁的挤兑风险。”
由市政府出面协调,上海证交所和一些金融机构,以国债回购和银行融资的形式,融给万国证券15亿元资金,加强其柜台的现金支付和周转能力,稳定万国证券客户的心态;万国证券也连夜准备了10亿元左右资金和8亿元国库券。
这一天,尉文渊一分钟都没有停歇;而这一夜,上海证交所和上海市政府只做了两件事:救市场、救万国。
那一天的晚上,在尉文渊脑海里,在上海证交所几小时的讨论中,在市政府连夜连续听取各方面情况汇报、研究对策的过程中,充斥着这样冷静清醒的分析和考虑,应该说这既包含了对市场负责的担当,也包含了出手挽救万国证券的理智。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上海市政府的协调,加上上海证交所的周密安排,接下来几天针对万国证券公司可能发生的挤兑现象并没有出现,避免了可能对整个证券市场运转系统、甚至于对社会稳定产生致命冲击的状况发生。
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国债期货交易规则的规定,决定从27日开始暂停国债期货的自由竞价交易,开办协议平仓交易(多、空双方自行协商价格),并召开会议动员平仓和开办协议平仓专场。
协议平仓的地点是在上海证交所边上闵行路67号原上海茶叶公司的仓库楼上,这个仓库每一层楼都已被交易所租下来,改造成不断扩张的交易厅,而其中的5楼是交易所的食堂。现在这个食堂在就餐时间之外临时改变用途,作为327协议平仓的场所。
在上午9:30至11点,设为协议平仓专场,各会员公司可到场内自由协商、解决,以达到顺利协议平仓的目的。所谓协议平仓,也就是多空双方各自让一步,按照各种价格因素协商一个双方能接受的价格而配对平仓。而所谓强制平仓,是交易所针对两天协议平仓后仍旧超仓的部分,按照1994年11月10日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债期货风险管理的通知》第4条,将用前5个营业日的市场加权平均价予以强制执行平仓。
5月17日下午,证监会召开紧急会议:经请示,国务院同意下发《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从5月1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2008年12月,当年担任证监会主席的刘鸿儒在他出版的《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著作中说道: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发生,表面上看是由少数大户违规造成,实际上是当时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各方面深层次矛盾的反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训:1.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对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需求不足,投机气氛过于浓烈;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缺位,是导致327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3.信息披露不规范,使得国债期货成为“消息市”的牺牲品;4.合约设计不符合国际惯例,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
明起连载《犹太难民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