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羊年的第一个月圆日,带着新春的第一丝新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和熙的暖阳,催生着勃勃生机。
上午九时,大会正式开始。李克强总理在热烈的掌声中,走向主席台前方的讲台,向2907位代表,作本届政府的第二份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改革 简政放权五年目标两年完成
改革是本届政府的强音,也是推进发展的最大红利。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改革,在过去的一年中,屡屡成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在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项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出台270条改革举措。
在本届政府的改革清单上,简政放权是改革的重点。在整个2014年,李克强都在加快政府放权的节奏。
2013年3月17日第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他给本届政府定的目标是,最迟在2017年年初,将政府目前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再减少三分之一。
改革在2014年推进得出奇地快。李克强几乎以每两个月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密集节奏推动着。到2014年结束的时候,人们发现,本届政府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五年目标。其中2014年全年一共取消了300项审批权。
简政放权带来的一个直接变化就是创业、创新活力迸发。在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发表讲话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简政放权让外界看到,中国潜藏的市场活力一旦被激发,将会带来多么大的变化。2014年全年,全国新增登记企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商事制度改革后,中国每天新增登记注册企业达到了1万家。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GDP 一年增量等于20年前总量
“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对许多分析人士来说,2014年他们最纠结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国GDP7.4%的增速,高了还是低了?
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2014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了636463亿元。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10万亿美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大约是1990年的10倍。增长7.4%,是8000亿美元左右,这个增长数量,差不多是20年前1994年GDP的总量。
而且,我们GDP的含金量更高了。经济增速7.4%,为24年来最低,但是新增就业比1000万的预计目标,高了322万,创历史新高。过去GDP增长8%、9%的时候,一个百分点能增加就业100万人左右。去年7.4%,增加了1322万人,一个百分点就业含金量是175万人,明显有质量上的大幅提高。
GDP增长7.4%的同时,消费价格涨幅2%,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比经济增速高0.6%,钱也更值钱了。
在总量增长创下近年新低的同时,代表着未来发展新趋势的部分增加很快。“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去年“双11”期间,每秒发出快递超过1000件。去年一年,快递总量140亿件,世界第一;日均4000万件,每秒440件,年均增长51.9%。
“去年我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27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2万公里,水路、民航、管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网改造稳步进行。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经过多年努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惠及沿线亿万群众。”
而且,尽管还有不少雾霾的困扰,但是事实上,我们的GDP是更干净了。
上海代表、上海环保局局长张全的权威数据表明,上海PM2.5年均浓度去年比上年从62微克下降到52微克,下降了16%。国际能源署统计,过去20年,中国电力碳排放强度,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970克下降到了734克。
民生 80次常务会议41次提及民生
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上任至今,国务院共召开80次常务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41次即过半涉及民生。
“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在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会议决定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由生均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并抓紧研究完善高校助学贷款政策。“帮助更多经济困难家庭孩子完成学业,为国家培养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建设者。”
本届政府民生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各地的棚户区改造,目的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面对中外记者承诺,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求五年改造城市棚户区800万户;改造国有工矿(含煤矿)棚户区90万户;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30万户;改造国有垦区危房80万户。
2013年,中央财政共下达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723亿元,比2012年增加59亿元,增长8.8%。2014年,全国加大了棚户区改造投入。全国各级财政实际用于棚户区改造的支出达到了1050.8亿元,增长29.8%。到2014年底,全国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2100万户,受益面达到6300万人。
“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
外交 全球布局巧妙落子
过去的一年间,中国外交全球布局,巧妙落子。APEC主场外交、习奥瀛台夜话、“高铁外交”、一带一路建设、多双边自贸区战略、提高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风生水起。
2015年1月21日,李克强总理来到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他巧妙地用这里最有名的特色滑雪来讲述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家知道,滑雪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勇气。对中国经济而言,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度的增长,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
他还特别指出:“唯有同舟共济,才能渡过难关。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经济政策,但是也应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宏观政策协调,扩大利益汇合点,实现共同发展。欧洲有谚语讲:‘面对变革之风,有人砌围墙,有人转风车。’我们倡导顺势而为,坚定不移推进自由贸易,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积极扩大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全球价值链,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信息技术协定扩围,积极参与环境产品、政府采购等国际谈判。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尽早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与海合会、以色列等自贸区谈判,力争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建设亚太自贸区。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国是负责任、敢担当的国家,我们愿做互利共赢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全球经济体系的建设者、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98分钟的报告,一次次掌声久久回荡在人民大会堂中。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南江北水拍天。2014年我们已经迈出坚实步伐,2015年我们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