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门道,也要看热闹
林明杰
  ◆ 林明杰

  前些天,国内玩艺术品收藏的人以及凑艺术热闹的人大致兵分两路出行,一路飞往纽约,一路赶去香港。纽约吸引国人前往的,是在那里拍卖的美国古董商安思远生前收藏的中国古董以及绘画;而香港吸引国人前去的,是巴塞尔艺博会这个著名“洋道场”汇聚的西方艺术家创作的当代作品以及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与西方艺术家趣味相近的作品。

  这话说得有点绕口,本想改得通顺些,但想起当今学院派艺术理论家的文章,我就懒得改了。反正看不懂是你水平不够。

  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本来正处于过山车从高处跌落下来悬在半空的窘境。和艺术品投资圈子里的人乃至和艺术家相遇,几乎都听到在问:“什么时候好起来?”但几乎又都自己就回答了:“看来得几年了。”

  过去几天骤起的热潮让不少人看不懂。艺术市场么,本来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资深收藏圈人士的眼里看来,去纽约的基本是看门道的老手,其中不乏财力深厚,老奸巨猾者;去香港的大多是爱社交、爱新潮、爱赶场的、看热闹的“装×犯”。

  我却不尽以为然。去纽约拍卖的这个“唯利是图”的人群,这次表现得相当任性。譬如,一对估价6至8万美元的明代黄花梨灯台,被竞至13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估计相当于1000万元人民币。一位市场分析人士笑道:“这个价钱再要出手,恐怕要等到中国男足再次在世界杯出线了吧。”

  然而,从这些任性中,我倒感到了一种可爱。我相信,这些已经在国内凶险狡诘的艺术市场上锻炼出来的收藏“老门槛”们,不是不明白,而是难得地冲动了,难得地可爱了。

  为什么冲动?我想,除了拍卖行营销到位,除了拍品精美可爱,更是因为安思远这个名字令他们产生了敬仰。这个纽约的古董商对中国艺术的终身挚爱,独到的鉴赏和发现眼光,在市场和学术上对中国艺术品的成功推动,都让中国的艺术品投资者、收藏者敬而仰之。同时,一些照片、视频呈现了安思远如何将他的藏品与他的生活环境美妙融合,其高雅的审美品位,更是让这些玩收藏的人自叹不如。安思远放在书桌上时时把玩的汉代青铜鎏金熊镇、客厅里的4把明式黄花梨圈椅等,竞到的“天价”,我相信这已不是生意经了,而是爱了。

  或许是附庸风雅,或许只是想拥有一件安思远的爱物来作炫耀,但要看到,不管怎样,这已经是超越生意上的斤斤计较,进入到更高的精神需求了。我们过去总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其实“土豪”也会真爱艺术,也会敬畏比他们更爱艺术、更懂艺术、成功推动艺术的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我们也不要小看那些跑到香港去看热闹的小朋友们。要知道,如今那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腕们在这些小朋友的年龄时,绝大多数还一文不名,根本不知道艺术是用几笔写出来的呢!

  艺术不仅要看门道,也要看热闹。看门道是理性的选择,看热闹是情感的冲动。土豪们与艺术的关系是先结婚(理性)后恋爱(情感),而小朋友们则先恋爱后结婚。难说谁对谁错,时代不同,条件不同而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大购网专版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中国艺术市场“大”而不“强”
看门道,也要看热闹
是否取消“陶瓷艺术大师”评选?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看门道,也要看热闹 2015-03-21 2 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