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的朋友不禁叫了一声好,上前问起了问题,年轻人这才放下刻刀,用手和我们比划着,并且拿出了纸笔……原来是位聋哑人。于是,我们在纸上与年轻人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年轻人说,他叫徐伟民,二岁失聪,19年前来到嘉定拜张伟忠学刻竹刻。竹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专门艺术。明清时期,中国竹刻工艺日益繁荣。竹刻在盛产竹子的江南地区,竹刻艺术家既从竹根刻圆雕人物,又在竹制笔筒、扇骨上镌刻,有的还善于利用株皮与肤里的不同质感创造“留青”的特殊艺术效果,使廉价的竹材与质地高贵的紫檀木、象牙、犀角一比高低。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嘉定竹刻的形制多适合文人口味,其品种有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香筒(薰)、臂搁、插屏、抱对等,也有以竹根刻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兽等。其技法包括浅刻、深刻、薄地阳文、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刻等十余种,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原创性,审美价值远远超过实用价值。
徐伟民在名师的指点下,认真学习,进步神速,佳作频出,先后有留青书法横臂搁、留青书法千字文四屏、留青书法台屏、竹刻抱对、竹刻阳文书法插屏等参展。那件留青书法臂搁,刻了书画大师齐白石写的篆书“墨缘”,将白石老人笔触传神地刻了出来,包括飞白与细小的转折。如今,他的不少竹刻作品在各种展览会上得到了行家的好评。面对人们的赞扬,小徐仍就畅游在他那无声的艺术世界,一刀一刀地刻着竹刻……
丹青 文 乔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