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信佛,发愿要拜尽佛教四大名山,已经去过普陀山、五台山,尚余峨眉山、九华山未拜访。为了帮她达成心愿,农历九月初一时我陪她去了趟峨眉山。
去峨眉山拜佛,自然要去万年寺,作为皇家寺院,历朝都香火旺盛。平时还好,一逢佛教徒初一、十五烧香拜佛之期,人头攒动,非常热闹。为显诚心,太太特地从山脚一层台阶接着一层台阶地爬上山,烧完香后还去看了乐山大佛。
陪着太太了了她的心愿后,第二天她又陪我去我想去的四川博物院。打的碰上的司机师傅是当地人,一路上都在热心地向我介绍成都当地的古玩市场,还特别提到一个很大的。据说这个古玩市场在全国都小有名气,我暗暗地将其地址记在心中,打算参观完博物院后就去逛逛。
到了博物院后,转悠了一圈,别的文物倒还好,也不算特别珍奇,唯独一点却是别处看不到的——张大千的画。作为内江人,张大千在当地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也画了很多画,这些画有许多都被四川博物院收藏,其中最吸引人的当属他在敦煌临摹的一些画。为了更好地学习敦煌绘画艺术,当年去敦煌时,张大千特地请了四个喇嘛与他同行;临摹时,往往一手拿着蜡烛,一手临摹绘画,看两眼画两笔,就这样,前前后后约摸临摹了100多幅画,且几乎都是精品。此次四川博物院之行,我就有幸见到了三四幅尺寸很大的画在布上的敦煌临摹画,这是我在之前所参观过的众多博物馆里从未见过的。这些张大千的画作可谓是四川博物院最大的亮点。
之后,如愿去了司机师傅提到的特别大的古玩市场,果然名不虚传,前后走了两个多小时都未能将其逛遍,着实费了我不少体力。不过这个古玩市场虽然大,里面的不少店却只是卖艺术品,好的古玩并不多见,这让我有些兴致缺缺。走了好久,总算遇见一家店,门上挂着“古玩精品”的标语,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进了那家店,还真是看到了不少好东西。
最让我动心的是一枚汉代的车马镜,尺寸很大,品相很好,远远地看着都觉得特别漂亮,可惜老板要价太高,犹豫了再三我还是放弃了。带着些许补偿的心理,又将目光转向旁边的一枚明代的仿汉镜。这样的古代仿制镜我在相关资料上见过很多,实物却见得相对较少,只知道明代时常有仿汉镜问世,以日光镜、昭明镜、博局纹镜和画像镜被仿制得最多。
此枚仿汉人物车马画像镜直径约19.3厘米,圆形,圆钮。其核心图案区被四个乳钉分成四个区,围绕着核心图案区有一圈铭文,但字迹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铭文圈外则是一圈射线纹,其外又是一圈云纹圈,再向外则是外翻的素缘。在镜背右侧靠近图案区的一端有一个铸有铭文的长方形框格,内有铭文“都府后薛家造”。其另一端的图案区内乃一高头大马驾一车辇的图案,只见那骏马前蹄腾空,一派向前疾奔的气势。相邻的下方图案区乃西王母的坐像,其宽袍大袖、衣袂飘飘,身旁立一侍女;上方图案区则是东王公的坐像,亦宽袍大袖、庄严端坐,旁边则立一侍童。正对面的图案区亦是车马图案,不过是四乘车辇,骏马亦是疾驰飞奔之状。
车马镜是汉镜中的精品,从宋代开始,历朝就都有仿制。到了明代,删除了汉镜中一些繁杂的配饰,仅保留精华部分加以仿制,因此其成品也较汉镜质朴一些,不若汉镜那般精美,带有明显的明代的时代气息。且明代在仿汉镜时都会铸有落款,交代清楚此镜为仿品,所以若是看见有宣称是明代仿汉镜却并无落款者就无需再过问了,那必然是赝品。
端详着这枚明代仿汉镜,虽然是仿镜,可是制作精美、档次很高;可是又正因为是仿镜,收藏价值也不是很高,最多作为一凭证证明时人有仿造汉镜的行为,所以即便其标价不高,也少有人问津。不过我却不在乎那么多的,因为我的铜镜收藏中正好就缺这样一枚明仿汉的镜子以补全“拼图”,所以有意将其收下。
古玩店的老板看我很感兴趣的样子,热心地过来提醒我,他说仿镜不是值得收藏的精品,劝我还是买先看到的那枚真正的汉代车马镜为好。谢了他的好意,看看还有时间,我便坐下来就着老板泡上的一壶茶和他聊起了自己的收藏经历及收下此枚仿镜的用意。这位店老板也是位有缘人,相聊甚欢之后,最终以不是很高的价格将此镜转让与我,帮我又补上了一个收藏“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