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土情缘:俄罗斯美术与中国
奚静之
■ 彼得罗夫-沃德金 撒马尔罕的一家茶馆
■ 叶列梅耶夫 生活的记忆
■ 马克西莫夫 列宁的葬礼
■ 雅勃隆斯卡娅 无人的游乐场
■ 马雷斯 红树林
■ 列維坦 五月
■ 尼基奇 画中画
■ 约干松 列宁在第三次共青团代表大会上演讲(草图)
■ 列宾 妇人肖像
  ◆ 奚静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俄罗斯美术,是俄罗斯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它发出的特殊光彩,是任何别的民族的艺术不能替代的。它所具有的魅力,将会随着时代向前推进,不断被人们认识和赞赏,给人们以精神上和艺术上的启迪。中国读者对俄罗斯艺术尤为亲切,它曾经,也将继续给我们艺术家提供可以借鉴的丰富经验。

  上世纪50年代,大力介绍俄罗斯、苏联美术的是徐悲鸿。1934年,当时他受中国政府委托,到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苏联等五国举办中国画展,展览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后来在《在全欧宣传中国美术之经过》一文中,他热情洋溢地介绍了苏联的美术馆和美术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文学艺术界把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作为自己的楷模。一些苏联的文学理论著作和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苏联美术也从各个管道被介绍到中国。1955年,在北京、上海举办了大规模的苏联美术展览会。

  50年代初,中国美术界的领导江丰和徐悲鸿,是坚定主张现实主义艺术路线和学习苏联的。尤其是经历了革命战争洗礼的江丰,十分推崇革命历史画,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尤感亲切。在全国各界一片向苏联学习的热潮中,引进苏联美术的经验和成果。

  中国政府文化部出面请苏联专家到中国讲学,在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全国油画训练班(1955-1957)和雕塑训练班(1957-1959)。苏联政府选派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任教的油画家马克西莫夫和雕塑家克林杜霍夫到中国任教。这两个训练班,尤其是油画训练班,在中国美术界产生很大影响。参加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有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辽宁鲁迅美术学院、重庆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以及上海、天津的一些油画家,他们是:冯法祀、候一民、王流秋、何孔德、詹建俊、靳尚谊、谌北新、魏传义等。马克西莫夫侧重于油画基础和创作两个方面的传授和指导。尤其注重训练学生掌握造型结构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深入生活、搜集素材、酝酿、构思以及从小稿到定稿的全过程。要求作品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由于学员们原来就是一些有一定造型基础和创作才能的青年油画家,他们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后来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派遣留学生到苏联学习美术,是中国政府采取的另一重要举措。从1953年开始,派遣留学生去苏联学习美术。他们先后被派往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分别学习油画、雕塑、版画、舞台美术和美术史论专业。经过五六年回国之后,在中国各美术院校的教学中起到了骨干的作用。

  从改革开放的80年代开始,日益变化的世界艺术思潮冲击到美术领域,从此俄苏美术的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时间照相写实主义、怀斯风、抽象主义、新现实或近距离写实……似乎都是针对俄苏模式的。当时只有乡土写实主义和“伤痕美术”,仍和俄苏美术有千丝万缕联系。当然,苏联美术也在变。在70年代后期,苏联画界引进欧美新潮,画风也在悄悄地变化着。中国在“85”美术新潮之后,许多画家开始平静而理智地思考中国美术的趋向,于是有人把目光转向俄罗斯美术。90年代以来,在中国举办的俄苏美术展览,如“列宾及其同时代人画展”、“俄罗斯美术百年巡礼”、“列维坦和同时代的风景画家”、“特列恰科夫画廊精品展”等几个大型展览,使中国观众激动不已。

  苏联在1991年已经解体,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艺术仍然十分活跃。事实上以前在苏联画坛上起主导作用的是俄罗斯联邦的画家,正如刚过逝的92岁高龄的画家梅尔尼科夫所说,今天的俄罗斯“大树还在,还是那块土壤”。梅氏在1991年秋曾被邀请到北京、杭州等地讲学,举办油画教学班。早在50年代他曾访问过中国,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广为人知。作为列宾美术学院的教授和创作室的主持人。他充满现实主义情怀,又极具油画美感的作品,受到中国美术家的欢迎。与此同时,近20多年来,中国公派或自费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去学习绘画和雕塑的学生为数也不少,他们是新世纪中俄艺术交流的使者。

  俄罗斯、苏联美术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界和艺术界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美术作品和文学、音乐、电影、戏剧一样,具有崇高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在50年代,我们从苏联这个窗口,接触外国文化和艺术,使我们和世界的距离缩小了。更多人则通过俄罗斯美术作品,接触和了解欧洲写实主义的油画体系及其技巧,因为俄罗斯艺术本质上也属于欧洲体系。俄罗斯、苏联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中渗透着的人性的光辉,以及它们关注生活的现实品格,对中国艺术家们有很多启发。他们在表现劳动者形象、歌颂光明和真善美方面所取得的探索成果,正可供中国艺术家借鉴和学习。

  (作为“同行——2015美术馆联合展”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中华艺术宫和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黑土大地——山艺术文教基金会藏俄罗斯艺术展”于2015年3月27日至5月3日在中华艺术宫举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大购网专版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黑土情缘:俄罗斯美术与中国
新民晚报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B06黑土情缘:俄罗斯美术与中国 2015-04-04 2 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